阅读记录

412,乾隆禅位[1/2页]

中华世纪谈 笑谈正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793年——1796年英使访清,无功而返。乾隆禅位嘉庆。
      1793年,英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名义上是给乾隆祝寿,实际上是想跟清朝洽谈贸易。
      英国在此之前打败西班牙、荷兰等国成为海上霸主。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打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导者。英国非常希望扩大与中国的贸易,派出正式使团拿着国王的亲笔信访问中国。这是西欧国家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也是东西方第一次高层接触。
      使团由80名随员和100名士兵组成,由英国伯爵马葛尔尼率领。他们坐着有64门火炮的战舰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他们事先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向清廷传达了使团来访的消息。
      乾隆得到报告并看到了英王亲笔信的译本,非常高兴,下旨以最高规格迎接英国使团。
      英王信件是谁翻译的至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没有分歧,翻译得太烂了。全权大使被翻译成贡使。礼品被翻译成贡品。英国的外交访问就成了“具表纳贡”。乾隆以为远在万里之外英国受大清帝国的感召前来向清朝称臣纳贡,喜出望外。
      乾隆好虚荣,喜欢万国来朝的感觉。大洋彼岸的大国英国都主动来朝拜天朝皇帝,这说明我大清天朝的影响力已经遍布全球了。
      乾隆发话:“遇有英吉利国贡使到境,不动声色摆列队伍,妥为照料”。乾隆要向英国人显摆大清帝国的兵威。
      英国使团从天津大沽口进入中国内地,沿途受到清兵列队欢迎,只见清兵“手中均执钢刀,无有荷火器者。……但有弓一张、矢一束,为状与吾英古代之甲士同也。”清朝军队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让英国人顿起轻蔑之心。乾隆显示军威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乾隆当时在热河(河北北部)行宫(承德避暑山庄)。英国使团先去北京小憩。乾隆安排他们住进圆明园。
      “入园之后,每抵一处必换一番景色”。“园中花木池沼以至亭台楼榭,多至不可胜数,而点缀之得宜,构造之巧妙,观者几疑为神工鬼斧,非人力所能及。”
      六十年后,美伦美央的圆明园被英国人烧成一片废墟。
      英国使团的任务是来中国洽谈贸易。马葛尔尼向清朝推销军火,让人给清朝官员演示一分钟能打20到30炮的速射炮。没想到,清朝官员对火器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对英国人的精钢刀颇感兴趣。
      使团北行至热河,“辈逐日寄宿之处均为皇帝之行宫,……每过十数里即有一宫,估其建筑之费必大有可观也”。不仅如此,从北京到热河还有一条皇帝专用的御道。由此可知,皇帝出巡为什么那么费钱。
      到达热河行宫,马葛尔尼见到了乾隆两个宠臣和?和福康安。福康安是武将。马葛尔尼便向他推销军火,邀请他参观英国士兵的火器操练。
      “福大人意颇冷淡,岸然答曰: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马葛尔尼非常惊讶,没想到清朝的武将对火器也不感兴趣。
      马葛尔尼后来了解到,清军“所用军器以弓箭、朴刀为主”。“中国人之重视弓箭,殆较他种军器为尤甚”。
      清军也有火器,只不过都是西欧早就淘汰的傻大黑粗笨的火绳枪。
      马葛尔尼觐见乾隆时拒绝三跪九拜,只肯按照英国礼节单膝跪地。
      乾隆看在他远道而来又带了很多礼物的份上不跟他计较,但对于他提出的增加口岸减免关税等要求一概不准。
      乾隆说了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他自称“天朝”,说我们嘛也不缺,没必要和你们互通有无。但考虑到你们欧洲人离了我们的茶叶、瓷器、丝巾就过不了日

412,乾隆禅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