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用。只要这100大板不是打在嘴上,照吸不误。有买的有卖的,所以鸦片生意屡禁不绝。
嘉庆先是禁卖,后是禁买,都不起作用,转而从源头抓起。他下令海关严查每一艘到岸的洋人的货船,绝不能让鸦片上岸。海关和烟贩若敢“私纵偷运”,查出一起,严惩一起。查获的鸦片立即抛入大海。
但是官吏腐败、奸商利欲熏心使嘉庆的禁令变成一张废纸。鸦片仍然源源不断流入。银子源源不断地流出。
一事无成的嘉庆禁烟也没做成。嘉庆肉巴巴的缺少雍正的铁腕。和前几位爷相比,他太过平庸了。清朝在他这一朝迅速衰落。
1820年,嘉庆病死在避暑山庄。
嘉庆死得突然,上午还好好的,中午突然得病,傍晚就死了。传闻嘉庆是被雷劈死的,也有说中暑、脑溢血什么的,总之毫无征兆地死了。死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没留下一字半句。
随行大臣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接班呢?谁来料理丧事主持葬礼呢?大臣们吵作一团。
嘉庆在即位之初就立过太子,是他的二儿子绵宁。虽然绵宁行二,但他是皇后的儿子,是嫡子,立为太子理所当然。立储诏书按康熙传下的规矩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但后来皇后死了,嘉庆立了新皇后,新皇后又生了四儿子。随着四儿子一天天长大,嘉庆看这孩子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反观绵宁资质平平,感觉比较平庸。嘉庆让人把传位诏书从“正大光明”匾后撤了后来,也没说为什么。但大家都知道太子要换人了。可新的传位诏书还没放回去的这关节眼儿,嘉庆死了。
大臣争论,立谁吧?俩都是嫡子,一长一幼。长的38岁。幼的15岁。大家争论的结果:立绵宁。理由很简单,“乱世立长君”。
大家去请示太后,也就是嘉庆的皇后。嘉庆这个皇后是继皇后。前任皇后死后,嘉庆立她为新皇后,并把绵宁交给她抚养。虽然是后妈,皇后待绵宁视如己出。两人感情非常好。绵宁跟皇后儿子的关系也非常好。嘉庆死了,皇后升格为太后。太后不反对立绵宁为太子。她下懿旨立绵宁为太子,然后让人把已经作废的传位诏书找出来公布。绵宁于是被立为太子,在灵前即位。
绵宁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道光皇帝。
道光即位后对太后非常感激也非常孝顺。太后发话,道光无不遵循。
道光扶着嘉庆灵柩回京即位。
安排完嘉庆的后事,道光准备登基大典。
道光继位是大臣和太后的意思,严格说起来名不正言不顺。道光让军机处以嘉庆的口吻写了一份遗旨,对外宣称嘉庆临终时把天下托付给道光。
军机处起草遗旨时出现一个纰漏。遗旨里有一句话,说嘉庆死在乾隆出生的地方没有遗憾。实际上乾隆生在北京的雍和宫。以第一人称讲这话就闹笑话了,好像嘉庆连老爸的身世都不清楚。这个纰漏竟然没人发现。遗旨公之于众并且被送到越南、朝鲜等国。
这个纰漏瞒得过普通百姓,瞒不过皇室宗亲。宫外很快出现对遗旨的质疑,对道光继位合法性的质疑。
一个小小的纰漏造成严重的后果。道光气疯了,下令将军机大臣撤职,改组军机处,。
军机处是最高决策层。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
改组最高决策层拉开了道光改造整个政府领导班子的序幕。道光决定以遗诏事件为契机全面整顿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剔除不合格的领导干部。之后,道光今儿为这事撤换一个大臣,明儿为那事撤换一个大臣,从中央到地方,从文臣到武将,无一幸免。
不过道光好像没有准主意,一直在换来换去,一会儿免职,一会儿又复职,一会儿调走,一会儿又召回,使管理层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比方刑部尚书(司法部长)十年换了15任,谁也没干够一年,其中有5人两上两下。
频繁换将肯定会影响到工作。也不知道道光是怎么想的,或许是识人不明,或许是缺乏耐性,或许是对现有的领导班子不满意可又没有好的改造办法。
总之,道光的治理整顿没起到什么作用。政府面貌还是老样子。
415,嘉庆禁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