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孙中山被民国临时政府推举为民国临时大总统。
黎元洪被推举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孙中山做了大总统干劲十足,制订各种章程,草创政府,设计国旗,改阴历为阳历,下令剪辫,禁止缠足,并且筹划北伐统一全国。但是各省对孙中山的北伐不太感兴趣。他们组建这么个政府的初衷是出于自保,不敢奢望统一全国。
虽然南方的军队加起来有40万,而袁世凯的军队只有16万。但是南方的军队只有少数正规军,大多数是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袁世凯的军队都是洋式正规军。对于孙中山的北伐,多数省觉得胜算不大,即不愿出兵也不愿出钱。
孙中山名为大总统,其实根本指挥不动各省的军阀。国库账面最惨的时候只有10块钱,政府根本无法运转。孙中山于是向日本求援,想以东北利益换取日本援助。
他对日本人说:“倘近数日内,无足够资金(他开价1500万元)以救燃眉之急,则军队恐将解散,而革命政府亦将面临瓦解之命运……作为最后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约,以防天下大乱”。“当此次举事之初,余等既拟将满洲(指东北)委之于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国革命”。“日本政府如确能火速提供资金援助,余或黄兴中一人可赴日本会见桂公(日本首相桂太郎),就满洲问题与革命政府之前途,共商大计”。
孙中山也是急疯了,刚建国就想卖国。
不过他想卖也卖不出去。日本方面没有回应。当时列强都不承认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处于观望状态。
孙中山借不来钱,无奈之下只得接受别人的建议,跟袁世凯谈判。
其实武昌黎元洪那边已经在洋人的调停下开始谈判。他们许给袁世凯:只要你袁世凯同意共和,让清朝皇帝退位,我们就推你为大总统。
南方诸省都赞成这个协议。孙中山虽不情愿,但也只能接受。
袁世凯对南方提出的条件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清廷我充其量也只能算二把手,还是半壁江山的二把手。如果同意共和,我就是整个中国的一把手。这是于国于民于己三得利的好买卖。
于是,袁世凯停止进攻武昌,上奏朝廷请求接受民国的条件。他承诺将会给清廷最佳优待条件。
清廷岂肯接受共和。立宪都不情愿,何况共和。接受共和等于拱手让出大清的江山。但是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南方独立了。北方控制在袁世凯手里。袁世凯说是请求,实际上就是逼宫。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袁世凯以围剿起义军的名义调出皇家禁军,让忠于自己的军队控制了北京。
醇亲王后悔把军权交回袁世凯手里,但已铸成大错无法挽回,只得黯然辞职回家,再不过问政治。
醇亲王辞职后,隆裕太后垂帘听政。
隆裕太后从没参与过政治,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当前局势,只能听群臣怎么说。
大臣们莫衷一是,出什么主意的都有。隆裕太后也不知道听谁的好,只知道哭。
袁世凯答应把优待皇室写进宪法里面,永世不变。他吓唬隆裕太后,如果不肯退位,革命党杀进北京就会让满人鸡犬不留。
列强此时也开始发表声明,明确表示支持满清退位,准备承认中华民国。
北洋系将领和袁世凯内阁的成员纷纷上书要求皇帝退位。
满清大臣坚决不同意。保皇派的顽固分子皇室宗亲和满人大臣良弼、溥伟、铁良等组成宗社党,誓死捍卫满清统治。
不久,宗社党领袖良弼出门让同盟会的刺客炸死。其他骨干分子发现北京已不是安全所在,纷纷溜出北京。
支持帝制的大臣都跑了,隆裕太后没其他选择只能接受现实。
清廷宣布接受共和。
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皇帝退位。
这时的小皇帝溥仪刚过完6岁生日。他对宫外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还没上台就已经下台了,成了清朝的末代皇帝。
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王朝Gameover了。
清朝灭亡也标志着中国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走进共和。随后,孙中山把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南北统一。袁世凯定都北京正式开始民国时代。
442,清帝退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