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916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于云南起兵护国。诸省响应。孙中山率众归国参战。袁世凯众叛亲离,病死。民国恢复共和。
正在袁世凯紧锣密鼓筹备登基之时,云南突然传来消息,蔡锷宣布独立,发起“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袁世凯非常惊讶。蔡锷在北京时亲笔签的请愿书,支持我称帝,怎么突然翻脸了?
袁世凯下令免去蔡锷的所有官职和勋位。处分命令说:“蔡锷等讨论国体发生之时,曾纠合在京高级军官,首先署名,主张君主立宪,嗣经请假出洋就医,何以潜赴云南,?张为幻,反复之尤,当不至此。……应着褫职夺官”。
其实蔡锷并非反复之人。他是一个坚定的共和派。
蔡锷在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反对孙中山。因为那时袁世凯代表共和,孙中山在破坏共和,蔡锷主张用法律手段而不是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担心地方势力坐大,让蔡锷等人入京为官,明升暗降收了他们的兵权并加以监视。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逼他表态。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违心签了劝进书。他通过假劝进骗取了袁世凯的信任,让袁世凯同意他离开北京。他摆脱袁世凯的控制后立即潜回云南组织倒袁。他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同时通电全国,号召大家起来推翻袁世凯。
四川泸州、贵州、广西发电响应。
蔡锷带着几千兵马就上路了。他先去打重庆。袁世凯不敢怠慢,派兵迎战,一路军增援四川,一路军进攻云南。
蔡锷的护国军在四川被袁军阻截。虽然他的团长朱德挺能打,但护国军毕竟只有几千兵马,武器落后,不能有太大作为。
但是有了挑头的,就有跟风的。陆续有8个省宣布独立,加入“护国战争”。另外17个省联名上书袁世凯要求放弃帝制,恢复共和。
日本幸灾乐祸。为报复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上的不合作,把袁世凯搞下台,日本出手帮助一切反袁势力。
日本政府把著名的特务头子青木宣纯中将派往上海协助反袁军。
青木宣纯原来是袁世凯的军事顾问,帮助袁世凯训练新军,后来升为将军,被日本军部调到旅顺担任日军司令。
青木宣纯的任务是援助和整合所有的反袁力量,推翻袁世凯。
广西缺少粮饷军械,“未敢昌言讨贼”。原“二次革命”讨袁军大元帅岑[cén]春煊出面向日本“借得日币一百万元,并两师炮械,携之归国,西师始得东下,围攻广州”。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到日本,在日本建立了“中华革命党”。他要求党员宣誓无限服从、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于他。
黄兴等革命党要人觉得孙中山把党搞得像黑帮入会似地,拒绝宣誓,与孙中山分道扬镳。他成立一个“欧事研究会”与孙中山分庭抗礼。
孙中山在日本积极运作“三次革命”,希望得到日本人的资助。为了尽快反攻大陆,孙中山不惜跟日本人签下《中日盟约》,并且把“三民主义”改为“二民主义”,不再强调民族主义。
日本人不相信他能推翻袁世凯,对他的反攻大陆计划不感兴趣。
“护国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改变主意,资助孙中山回国反袁。日本人给了孙中山70万元让他招兵买马东山再起。
日本人同时资助蒙古DL势力、满清复辟势力,让他们一起给袁世凯捣乱。
中华革命党(国民党)首先在传统势力区上海、广东等地组织起反袁军,随后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在青岛组织了东北军。
“欧事研究会”也加入反袁行列。孙中山跟黄兴在反袁的大旗下再次联手。
在武装抵制的同时,各省都出现了反帝制游行,声援反袁军。
国内外一片反对、声讨之声让袁世凯震惊并且有些手足无措。他一面派段祺瑞、冯国璋率兵去镇压,一面宣布暂停登基。
但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视为左膀右臂的段祺瑞、冯国璋也公然站到他的对立面。他们以军队闹饷为名拥兵逗留不进,并且公开发电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袁世凯为了登基大典,装修三大殿,赶制龙袍。他登基穿的那身行头花了60万元。他的三宫六院的娘娘们的凤冠霞帔花了二百万元。“总计帝制用费约达三千万元以上”。国库因为筹备登基大典已经空空如也。袁世凯也因此拖欠了军队的军饷。北洋军将领对此非常恼火,也开始反对帝制。
袁世凯的心情恐怕跟辛亥革命期间的清廷一样又惊又怒又无奈。他当年就是这么对付清廷的,逼清廷退位。现在段祺瑞、冯国璋反过来向他逼宫。
袁世凯试图安抚北洋军,向列强紧急贷款发饷。他叫停登基大典,向列强举债。但是列强已经看出袁世凯地位即将不保,不肯向他贷款。
袁世凯傻眼了。
&n
449,护国战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