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设想[1/2页]

南国江山 四国军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军队人数的扩大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当初清口大战时,杨行密夺取淮南的时间还不长,加上江淮各州还没完全从孙儒军的残害中走出来,但接下来几年里淮南军大举扩张,如今全军的规模已经有近二十万人。
      当然,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军队中的精锐士兵的数量增加得并不多,反而是老弱士兵却越来越多,有些十二三岁的孩子或者五六十岁的老人都被招募到了军中,这样的士兵打不了什么仗,却消耗了大量的钱粮。
      杨渥的打算是趁着整编的机会,一方面将一些担任刺史的武将改为纯正的军事将领,另一方面也是要把军队中的老弱剔除出去,组建一支只属于节度使府指挥的“禁军”。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将各地的精兵收归中央,成为禁军,剩下的老弱士兵留在本地,称为“厢军”。
      杨渥也打算这么这,仿照宋朝的制度,从整个淮南军队中进行拣选,将其中精锐选出来,组成“禁军”,而由其余老弱组成的军队,则交给地方刺史用来承担维持治安等次要任务。
      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禁军”的战斗力,也可以保证节度使府对地方势力的绝对强势。
      当然,即便是建立禁军,也不能说节度使府就能完全控制军队了,保证地方势力造反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如今的淮南军队被分为节度使亲军、牙外军、外镇兵、州兵,其中亲军、牙外军还好说,因为驻地就在广陵,节度使府完全节制得了,但外镇兵和州兵就不好说了。
      外镇兵理论上也是淮南节度使所有,只不过驻扎在地方,比如说台?鞯木?樱?郧白ぴ?诤V荩?缃褡ぴ?谛?荩?际峭庹虮?6?荼?嗣?家逶蚴鞘粲诘胤酱淌匪?械木?樱?⒉恢苯邮粲诮诙仁埂
      这次内乱中,安仁义、田?的军队就完完全全是州兵,而朱延寿的军队里面一部分是州兵,一部分是外镇兵,因为距离广陵较远,节度使不能完全掌握。
      而拣选禁军,实际上不过是加强了牙外军和外镇兵的实力,削弱了州兵的实力,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外镇兵上。
      历史上的北宋,即便是将军队划分为禁军和厢军两种,也不过是将相当于州兵性质的厢军给削弱了,但禁军中依然分为三种,一种是天子的亲军,一种驻扎京城,一种驻扎地方,与淮南军如今的划分方式其实并无区别。
      真正让北宋中央掌握全部禁军的手段其实是换防制度。
      宋太祖规定,禁军约半数驻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数分戍边境及内地若干重镇;禁军每一年或两年必须换防一次,一则习于劳苦免于怠惰,二则因统帅并不随地易防,从而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
      而如

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设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