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乌萨斯帝国军事总论》第五章 乌萨斯军基本编制与军衔[2/2页]

明日方舟:泰拉大革命 夜陌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在实际操作中,义务兵的主要来源一般是农民、工人等较为穷苦的阶级,操作方式一般是每个行政区划抽取数家出人,轮流征召。
      而高学历者、较为富裕者一般只参与全民性的预备役训练,除非主动报名参军。
      守备军的编制更为分散,一般以师团为最高编制,小队—中队—连队—营—团—旅团的六级编制较为普遍,特殊情况会组成为守备师团甚至守备军进行作战。
      一般一座大型城市的驻军以团为上限,他们与城市警察、防暴警察等力量共同组成维护城市秩序的武装力量。
      以切尔诺伯格为例,这座城市驻扎有一个加强守备团,共计一千五百余人,与大约三千名警察共同维护城市秩序。
      守备军的数量并不算多,常驻人数在三十万上下,但他们保持四年一换的流动性,源源不断的为预备役部队输送人力,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动员。
      守备军的驻扎范围也极为广阔,从城市到乡村,从边疆到各国内要地,从各大矿场到林场,到处都有守备军的身形。
      第三节感染者纠察队
      与广大乌萨斯人民接触最多的便是这一团体,这些臭名昭著的队伍最早只是单纯的负责搜查感染者,将其送入各种矿场、林场充当奴工,但现实往往更加不堪。
      在乌萨斯帝国腐朽混乱的治理中,感染者纠察队这一迫害感染者的组织很快演化为统治集团的黑色爪牙,他们对感染者的迫害很快扩大到了对广大农村、乡镇乃至城市平民的迫害。
      他们的搜查感染者的权利被滥用且缺乏监管,通过这一权利,他们胁迫广大乌萨斯人民上交各种形式的财物,肆意横行,并将“抓捕感染者充当奴工”这一命令扩大为“随意抓捕乌萨斯人民,以完成奴工指标”。
      在这一过程中,滥杀乌萨斯人民的行为数不胜数,而在进行屠杀过后,他们又将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归咎于感染者进行的暴行,或者干脆将被杀害的平民当做感染者进行上报。
      感染者纠察队的编制规模较小且零散,分为小队—中队—大队三个等级。
      每小队有五人,而中队的规模在21人到24人不等,一般由四个小队、一名中队长和可能存在的几名额外人员组成。
      而大队的编制则负责巡逻以城市为中心包括上百座村庄的广袤区域,一般由五个中队组成,总人数在一百人以上,一百四十人以下。
      而具体的感染者纠察队数量要看当地管理者的政策,一般每个城市和周围上百座村庄的感染者纠察队数量在一个大队到四个大队之间。
      其数量虽然不算太多,但与集团军、守备军面对的专业化武装人员不同,他们一般对面的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第四节乌萨斯帝国军衔
      乌萨斯军队的军衔分为士官军衔和军官军衔两个体系
      其中士官军衔为二等六级:
      列兵—上等兵
      下士—中士—上士—军士长
      其中集团军士兵基础为下士,小队长为中士,中队长为上士。
      而军士长这一头衔一般为荣誉头衔,授予立功、资深、战斗力突出但指挥能力不足,未能升任尉官的集团军士兵。
      军官军衔共二等七级,为:
      尉官:下尉—中尉—上尉—大尉
      将官:少将—中将—上将
      连队长为下尉,营长为中尉,团长为上尉,旅团长为大尉。
      师团长为少将,集团军司令为中将。
      上将这一官职非常设,而是特别授予,一般是资历老、有过赫赫战功的将军会被皇帝授予上将官职。
      其中非乌萨斯人在其军队内最高担任大尉,诸如曾经的乌萨斯军传奇博卓卡斯替,在乌萨斯军内便担任大尉,当然其威望之高,早已超越寻常将军。

《乌萨斯帝国军事总论》第五章 乌萨斯军基本编制与军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