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0章 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2/2页]

比血统?华夏谁没个牛掰祖宗 开灰机的贝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咱之前说过,棣儿之勇,冠绝古今!”
      “如今咱还要加一句,那就是咱大明百姓之勇,惊天动地!”
      朱元璋平复下情绪,目光缓缓转到苏辰身上。
      “你之前说,咱大明后世天灾不断,田中无粮,民困于饥,所以才会义军四起,最后被建奴所乘。”
      见苏辰点头,朱元璋长叹一声。
      “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
      “老百姓看重什么?不就是家有口粮,能果腹充饥吗?”
      “洪武初年,天下深受战祸之害!”
      “就连扬州这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也仅仅剩下十八户人口!”
      “而北方,更多是无人之处,几近人烟断绝!”
      “咱设立司农司,专门负责开垦荒地!”
      “还设立军屯,让军队可以自给自足,减轻百姓负担。”
      “咱还记得那时候,在龙江屯田的康茂才最厉害,得谷一万五千石,以给军饷。”
      “咱重赏了康茂才,也被百姓笑咱是猪见糠,喜洋洋。”
      “但是咱挨过饿,知道挨饿的滋味不好受!”
      “只要能让地里长出庄稼,只要能让百姓饱腹足食,咱当回猪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说到这儿,朱元璋再次看向苏辰。
      “我华夏历朝历代,因饥民起义而断送江山者不在少数,只是咱没想到,咱的大明最后也会是这样。”
      “所以咱想问问你,我华夏后世百姓,可还会挨饿?”
      “华夏后世,可还有饥荒之苦?”
      听见这话,苏辰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回答陛下这个问题前,晚辈先问陛下一个问题。”
      “讲!”
      “敢问陛下,大明年间,一亩良田,亩产几何?”
      朱元璋想也不想,立刻说道。
      “若是良田,加上年景好时,一亩地可产粮三石左右。”
      说完这话,朱元璋微微有些得意。
      洪武年间,他将农事看做立国之本。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大举移民。
      而洪武年间的粮食产量,也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
      但苏辰听到朱元璋的话,却没有丝毫惊讶。
      三石粮食,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大概是三百多斤的样子。
      这对于洪武年间的农户来说,的确算是大丰收了。
      苏辰顿了顿,抱拳道。
      “如果晚辈告诉陛下,我后世之田,亩产可达一千余斤,一亩田,可以收获十几石稻谷,陛下可相信?”
      “什么!”
      一听这话,朱元璋瞬间一愣。
      “亩产十余石稻谷?这如何可能!你莫要故意逗咱开心!”
      苏辰笑容更盛,接着问道。
      “那晚辈再问陛下,可听说过禾下乘凉?”
      这次别说朱元璋了,就连朱棣等人都有些发懵。
      “禾下乘凉?这怎么可能!”
      “稻禾最高也不过半人左右,而且禾叶窄细,如何能蔽日乘凉!”
      “虽然咱们是军伍出身,但对农事还是略知一二,你可莫要诓骗我等!”
      苏辰朝朱元璋打了个稽首。
      “陛下,我现在可以回答您之前的问题了。”
      “大明之后,后世百姓仍然经受过饥饿之苦。”
      “就算是清亡之后,天灾依然时时降临,田中颗粒无收,甚至致使千万人被饿死……”
      “而您也知道,华夏后世子孙何其之多,就算没有天灾,想要人人足食,也是登天难事。”

第100章 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