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别开生面接任知州[1/2页]
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
暄妍
夜黑风高,南明州的春寒褪去,春意融融。
不过荒郊野外出门走动的人没有,
这也方便赵巧月他们一行人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很安全地入住在庄子上。
赵巧月在庄子上不管外面风雨闹得有多大,她安静的,一住就是四日。
这四日间,她宛如在悠闲度假。
而二当家夫人的孩子病故,二当家夫人也随即自杀而去。
庄头四十来岁,与妻子成婚多年来有过两个孩子,都先后病故,之后就再也没有孩子。
赵巧月想着她有他们两口子的卖身契在手。
于是他们夫妻两就有了一个义子。
至于另外两位当家夫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她有给过机会,
她们不需要,那就一切按照律法处置。
而大当家和三当家都在此期间因重伤而死。
十八这日,赵巧月来了一趟州城,
大家对土匪情况尚未清楚,
只知道近来路过的商客都没再遇到土匪,
一切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
同时她也将州城官员的风评以及与土匪勾结的两家商户情况都打听了一番。
在四月十九这日,赵巧月去拜访布政使以及即将离任的知州大人都吃了闭门羹。
赵巧月在这日下午吩咐人将两当家的尸体同二当家的脑袋在二十日开城门前都挂在城墙上。
翌日早上,她就换上官服。
只将没有杀过人的土匪以及无辜的女人们和孩子们都留在庄子上,
赵巧月就坐着马车,其后跟着是三辆装满赃物的马车和一群被绳子绑着的灰头土脸的土匪。
再加上她让庄头宣传引来的佃户们营造她是剿匪英雄的壮举气势。
气氛到了,队伍也变得浩浩汤汤往州城而去。
路上又经过佃户们的宣传介绍,更多行人加入其中。
对那些土匪指指点点,砸石头或是吐口水。
赵巧月则得到大家络绎不绝的称赞。
热热闹闹,吵吵闹闹,大义凛然的一群人很快就来到了城门口。
与正巧赶来的布政使以及他手下的一众官员遇到个正着。
赵巧月向众位官员作揖问好后她又道:
“各位大人,真是多谢你们百忙之中前来观望我抓住的土匪们,可真是辛苦各位大人了。”
众位官员:……
你说这话是真的吗?
布政使问:“这是怎么回事?”
“大人这话就说来话长了,劳烦大人一道前往衙门,咱们在公堂上细说,这也好给深受土匪欺负的百姓们一个交代,大人意下如何?”赵巧月问。
同时给人群里的春菊使了一个眼色,在布政使犹豫刹那,春菊领着好几位百姓下跪,其他人从众跪下,纷纷求在衙门公堂上审问土匪们。
骑虎难下的布政使不悦,还要装作高兴地同意此事。
随后谁都没管城楼挂着的土匪,一群人浩浩汤汤前往了知州衙门公堂。
这一路上有赵巧月提前交代春菊和宋娇两人的安排,经过她们充当好事者,引导其他人也成为事情分享者。
事情越闹越大,大家奔走相告。
然后一群人差点被堵在路上。
可见大家对土匪的痛恨。
好不容易来到公堂上,今儿要离开的前任知州大人也出现了。
赵巧月,他以及布政使三人就成为主持公堂的人选。
布政使说:
“这是知州衙门你们两位商量着来,本官只当旁听的。”
前任大人想要当主持公堂之人,可以拿捏案件的审问评判节奏,不过现在赵巧月这个女人来了,他假模假样推辞道:
“现在赵大人来了,今儿她上任,就是知州大人了,下官已经为无权无势的老人家,这事下官不好再越俎代庖,还是交给赵大人为好。”
赵巧月等的就是这么一句话,她今儿要办挺多事情的。
最主要就是借住这一帮土匪收取民心方便以后办事,同时也要在官衙门立威,让所有人都不敢小瞧她这个女官员。
赵巧月笑着道: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随后在两人难看的脸色中她坐在上首,敲响惊堂木道:
“宋彦林当文书主簿记录公堂发生的一切,其余衙役各归各位,各司其职。
不听令者,一概视为藐视公堂,本官按律处置。”
大家面面相觑,收到前任知州大人唐大人的目光都没有行动。
一个两个都是这样,赵巧月不可能处罚众人。
啧!
想要等会再处置这些人,非要往她这里撞,赵巧月冷眼扫了一眼在场所有人。
没有一个是傻子,可把她当成傻子那就错了。
赵巧月吩咐道:
“来人,将这些人给本官拿下,脱掉衙役衣袍。”
话刚落下,十来个人就从外边跑进来,动作非常迅速地将那些不听话的人给拿下。
这些衙役想要反抗都没有机会。
布政使问:
“赵大人这是何意?”
带着官威的怒意,赵巧月一点都不害怕。
从袖子里拿了一张纸,赵巧月示意站在她身边的春晖呈递给布政使。
随后她又吩咐宋彦林将这些被抓的所有人且对上号的宣布这些人的罪名。第176章 别开生面接任知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