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862章 大势所趋[1/2页]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圣人之所以叫圣人,就是因为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了圣人。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所谓家国,肯定是先有家再有国。
      越是从大家族出来的人,这种心理就越是牢固。
      比如张就,虽说曾经在冯鬼王手下栽了大跟头,但只要家族能得到长远利益,这个人恩怨,假装忘记了也不是不可以。
      而作为凉州大族张家的家主,张恭能够顾全大局,先公后私。
      在不违背大义的前提下,顺手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家族搂好处,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世家大族,这已经算是难得。
      但就这么毫不羞耻地直地说出来……
      反正刘汉子算是开了一回眼界。
      他在心里暗暗反思:我见识还是浅薄了些,要是当年我有张公这般不要脸皮的本事,也不至于白吃那么多苦头。
      同时整理了一下思绪,刘良开口道:
      “张公在西域素有威名,故今后西域之事,仍是要仰仗张公,这毛料与红糖,张公可任选一样。”
      “只要张公选定,这三年之内,凡是前往西域的商队,想要拿这个货物,都只能通过张家。”
      说白了,就是给张家毛料或者红糖三年的西域全权独家代理。
      “当然,若是张公都不想要,冯君侯手里每年都有一批丝绸,也可以连续三年平价卖给张家。”
      “但若是有别家商队运丝绸往西域,君侯可管不上。”
      刘良的话音刚落,张恭还没反应,张就就已经“咕咚”一声,不争气地咽了一口口水。
      事实上,这三样东西,都是极具暴利的东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三样东西放到不同地方,利润也会相差许多。
      就拿西域来说,为什么刘良不提烈酒之类?
      因为西域本来就产蒲桃酒,烈酒运过去,不是说没有利润,而是说远远比不过上面那三样东西。
      更何况从玉门关到西域,中间要越过死亡之海,路途越长,运输成本就越高,就越要考虑运输货物的方便性。
      从这方面来说,丝绸肯定要比毛料划算得多。
      因为达到了一定数量,丝绸可比毛料轻便多了。
      更何况丝绸也要比毛料昂贵。
      但若是张家选了丝绸,那么就没办法做独家买卖。
      所以在张就看来,张家最好的选择,自然是红糖。
      红糖在运输方面,甚至比丝绸还方便,利润同样疯狂。
      同时又能在西域地区保持三年的独家买卖,爱怎么卖就怎么卖,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三年把家业翻一番,根本不是梦。
      当然,若是能狠点心,抬抬价,翻两番三番也是可能的。
      想到这里,张就就有些紧张看向自家大人。
      只见张恭略一思索,很快就做了决定:“张家要红糖。”
      听到这话,张就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
      一旁的刘良亦是心道:果不出我所料。
      他刚要接话,哪知张恭又竖起一根指头:“一年,我们张家只要一年。”
      这一回,张就终于控制不住自己,脱口而出地叫道:“大人?”
      大人,莫不是老糊涂了?
      张恭看着这个沉不住气的儿子,怒道:“竖子闭嘴!”
      真没出息!
      丢人现眼!
      然后他又看向刘良,“不过老夫还有一个要求。”
      “张公请说。”
      “刘郎君想必也知道,这凉州胡人众多,又时常作乱,委实让人头疼。”
      “虽说冯君侯治理胡人素来有法子,但凉州广袤,且冯君侯对凉州恐怕不太熟悉,到时难免有顾及不到之处。”
      “我张家在凉州也算是有些声望,愿意助君侯一臂之力,只要君侯能许我张家一个工坊的名额……”
      冯永凭什么把胡人治得服服帖帖的?
      为什么靠近陇右的凉州胡人做梦都想要去陇右?
      平襄的那几家工坊肯定是绕不过去的。
      但凉州这么大,胡人又这么多,总不能一直往平襄运羊毛吧?
      这一来一回,光是运输成本,就让人吃不消。
      所以在张恭想来,冯永若是仍按陇右的法子治理凉州,那么势必在要凉州再开工坊。
      有了工坊,张家有了毛料的来源,而且还是成本价的毛料。
      凭张家在西域的名望,把毛料运去西域,还怕赚得少?
      丝绸就是再怎么比毛料利润高,也只能吃个三年。
      毛料利润虽比不过丝绸,但它能吃得长久啊!
      这就是个传下去的家业。
      三年的暴利和两代人以上的长久红利,换谁都知道怎么选。
      张恭的主意打得极好,刘良却是惊得差点蹦起来。
      因为他知道,冯永确实是有在凉州卖几个工坊名额的打算。
      而且这几个工坊里头,最大的那个,铁定是兴汉会建的。
      甚至刘良还知道,这个未来最大的工坊,会有自己的一份份额——要不然刘良自己凭什么这般卖力卖命还卖身?
      “这,张公,此事事关重大,张公可要考虑好了。”
      “据良所知,光是这工坊名额,就算是放几年前,所需费用也是极大,即便是一般的富豪之家,亦不可独自承担。”
      更别说这几年来,毛料畅销东西南北,但凡在工坊里有份额的人家,两年回本,三年躺赚。
      这个生意,换谁谁不眼红?
      真等凉州工坊名额开卖,不知有多少人要抢破了脑袋。
      “而且就算有了工坊名额,还要投入大量钱粮,纺机、织机、织工、杂工,胡人部族那也要打点……”
      刘良话还没说完,张恭就打断了他的话:“刘郎君,老夫所要的,正是那个名额。至于钱粮,张家还是有些底子的。”
      用两年的红糖西域独家利润,去换一个工坊名额,对张家来说,这是大赚特赚的事。
      而且张家提前占好一个位置,不用去和各家抢名额,在别人看来,这就是冯鬼王对张家的看重。
      声望这种东西,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可以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刘良知道,眼前这位老狐狸,已经摸透了自己的底线,当下只得咬牙点头:“好,某就大胆一回,替冯君侯应下张公。”
      张恭闻言,微微一笑:“爽快!既然刘郎君这般,那我们张家也不能让人笑话了去。”
      说着,他转向张就,吩咐道,“去,让你从叔进来。”
      张就的从叔,也就是张恭的从弟,张华。
      当年受张恭之命,东击叛军,迎接朝廷派过来的太守。
      同时前几年在金城时,与张就一起,被某人坑得有苦说不出。
      张华很快推门进来了。
      张恭问道:“太守何在?”
      “回兄长,一直在前厅与众人商议,未曾离开。”
      张华回答道。
   

第0862章 大势所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