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冯大人锦州和议,劳苦功高,坐吧。”
      “臣谢过陛下,万岁万万岁。”
      冯铨落座,还是很自然,不似一些刚入京的新官,暖阁内往往显得十分拘谨。
      “沈阳条约,建奴是签的不情不愿……”
      “可即便再不情不愿,他们如今终究也是成了我朝的入贡之臣。”
      “对此,冯大人怎么看?”
      闻言,冯铨脑门逐渐渗出细汗。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自重新被启用以来有了快一年多了,他一路扶摇直上,左右逢源。
      虽被万人唾骂,却仍旧坐到了如今一部堂官、内阁学士的位子上。
      这种人,没点真本事是不行的!
      除此以外,他在上朝与面圣时觉察圣意,又能规避麻烦。
      借力打力,这个本领亦是常人所不能及。
      朱由检问出这句出来,话本身是没什么毛病的。
      可这是在他主持议和之后问出来的,就发人深思了。
      明清之间,真有和谈的可能吗??
      冯铨不傻,根本没有!
      要么是清入主中原,要么是明出关伐清,收复辽东。
      一方不被彻底消灭,这个战争就永远不会结束。
      既然已经是世仇,那么这个和谈是为了什么。
      在冯铨看来,最主要的就是伪清取消皇帝称号,向大明称臣这一条。
      余的那每年两百万两贡银和各种物件,都是可有可无的附带品。
      这一条,就相当于大明正式向天下人宣称,鞑清在战争中已经处于劣势。
      而大明是天下正统,正在走向中兴!
      他回京的几日之间,不仅闹成街知巷闻,消息也顺江之下,很快就将抵达南京以及更远的福建等地。
      这样看来,条约签署的消息很快就要在全国妇孺皆知。
      大明上下的四万万子民,人人都会知道,这些鸠占鹊巢的化外蛮夷,早晚必将灭亡!
      《沈阳条约》对整个大明来说,是一剂强心剂。
      对关外的伪清来说无疑相当于一柄利剑,毫不留情地深深插入辽东!
      可这么欢天喜地的事情,对双方签署的主要重臣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或是大难临头,或成为人生仕途上的一记重拳。
      就比如那个董鄂硕,就是大难临头,回去就让多尔衮找个理由给灭族了
      陛下如今问出这句话,显然也是在试探。
      接下来这一句话,不仅决定着自己今后的仕途浮沉,更可能与自己家人、亲族的性命都息息相关。
      不知不觉间,冯铨已经是大汗淋漓。
      当初接了这个苦差事,并非是冯铨没看出来其中的利害,却是他相信这位皇帝不会再像如今那样往臣子身上甩锅。
      更何况,这位皇爷亲自拍板定下来的事儿,你不去,能成吗?
      “圣上明鉴。”冯铨终究还是要开口,他面上虽是一副平静无波的样子,可藏在袖口中的双手却有些发抖,“伪清鸠占鹊巢,天下人人得以诛之。”

第454章 古今多少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