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尽管多尔衮对自己的政治生存地位,和大清的前途仍有担忧。
      但他对自己亲手重建起来的八旗,非常信心十足!
      尤其当多铎以少胜多,击溃多国联军的消息传来,更令清军上下踊跃请战。
      现在清军眼里,如今明军不过是在重蹈萨尔浒之战的覆辙罢了!
      大清入主天下,乃是大势所趋。
      话说回来,明军上下并不知道联军溃散,是他们效忠的皇帝所一手导演……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
      自察哈尔开拔之后,朱由检所在的其余两路,就以一种非常缓慢的速度进军。
      直到听见联军被击溃的消息之后,这部人数多达十余万的明军主力才打着新仇旧恨一起算的旗号开始加快速度。
      现在,全天下的人,甚至是许多老外都屏住呼吸!
      静待这场大战的胜负。
      宁远卫城位于锦州之后,是前突护卫山海关的前沿阵地。
      是企图沿辽西走廊南下的势力,绕不过的关隘。
      宁远的重要性非同寻常,这座久有烽烟的城市,再度迎来了本世纪的一场旷世之战。
      就是在今天,明清双方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意在一战定乾坤。
      不仅如此,就连双方的皇帝朱由检和多尔衮亦双双到场!
      若明胜,明军势必就将乘胜追击,收复辽东。
      若清虏胜,他们虽然还不能直接入关,但无疑的是,清国便会因此跨进一大步!
      守卫宁远城的明朝总兵刘酣汗,曾是祖大寿的部将。
      听闻锦州被清军血洗,便是对鞑虏没了半点侥幸之心。
      此时宁远城内的明军,除了刘酣汗手下一万余守军以外,还有两万多的乡勇。
      眼下粮食虽然够吃,但刘酣汗也明白。
      就连重兵防备的锦州都被攻破,自己这点人数决计挡不住清军的锋芒!
      不过清军血洗锦州消息传来后,城中军民虽惶恐失措,却意外地齐心。
      没有人想再做清虏手下的冤死鬼。
      本来对朝廷仍有疑虑的刘酣汗,听闻朱由检御驾亲征,率军大举反攻辽东以后。
      彻底放下了最后一点犹豫。
      君肯执剑,臣亦何惧?
      所以,在面对多尔衮的招降信使。
      原本历史上随祖大寿降清的刘酣汗,却在此时表示出了坚定地的态度!
      他选择了与祖大寿相同的方式,将清使割下耳鼻,附带信件回复给多尔衮。
      宁远总兵刘酣汗宁肯以几万守军对数倍与己的做殊死一搏,也绝不再次降清,做三番两次背主求活的贰臣。
      这极大触动了多尔衮。
      刘酣汗和锦州内军将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朝廷的支援有很大关联。
      更何况,刘酣汗觉得自己手握坚城宁远,易守难攻。
      不缺军饷也不缺粮食,后方大军不日就将抵达,又如何不能与清狗一战?
      整个宁远,实际就是一个巨大在运作的战争要塞。
      如果守军不想投降,想要攻取下来,绝非难事!
      刘酣汗让战斗力较差的地方乡勇去防御各处工事,自己则率领有些战斗力的正规军列阵在城下与与清军接战。
      两军对垒,多尔衮仍对其抱有招降的侥幸心理。
      不过此时的多尔衮已经身为大清皇帝,自是有些孤傲,只听他道,“刘酣汗,朕不计你叛我大清之前嫌。”
      “只要肯投降,朕保证。”
    &nb

第477章 灭清之战(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