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54章 发展大明经济(一)[1/2页]

大明无敌暴君:开局抄了满朝文武 漫山红遍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整个大明蔓延。
      朱由检下令数次召集内阁诸臣及相关部司堂官入宫与会。
      商讨和制订有关政策,推动各府州县的经济发展。
      就从前的数据来看,大明手工业的主导产业和行业其实种类非常单一。
      整个手工业主要由棉纺织业、丝织业、陶瓷业、造纸及印刷业、矿冶业等五大类组成。
      这几大类中,又以棉纺和丝织、造纸印刷等几类从业人数最多。
      而且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这就导致了大明南北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就拿棉布来说吧,随着棉布逐渐成为大明平民黎庶主要的衣着材料。
      由此也极大的促进了棉布生产的大发展。
      这其中以松江府最为著名,其号称以棉布衣被天下!
      整个松江府两百余万亩田地中,棉花种植面积便超过一半。
      现在大明最大的棉花与棉布交易集散地设在太仓镇,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
      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
      这些商贾们通过购销棉花和棉布,从中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属于中间商赚取差价的典型案例。
      因为现在大明的棉布产量虽然十分巨大,但这些行销大明全境以及周边国家的棉布。
      几乎全部是由无数个小工坊生产出来的。
      由于眼界和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棉布工坊数量庞大,但规模却是十分微小!
      绝大部分工坊都是由十几、二十几台织机以及差不多同样数量的工人组成。
      他们没有余力自己去采购棉花和销售棉布,所以只能任由实力雄厚的商贾从中谋取暴利。
      为了打破松江棉布的垄断地位,朱由检下旨,在京畿、河南、山东、陕西三省遭受自然灾害不严重的地区种植棉花。
      后续要根据具体情况,持续扩大种植面积,为北方棉纺织业的兴起打下基础。
      棉纺织业之所以在北方未能大规模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在于气候干燥。
      棉绒断续,不能成缕,虽也能成布,但质量欠佳!
      只有想办法解决上述制约因素,北布才能有机会崛起,打破南布的垄断局面。
      不得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确是无穷尽的。
      每到阻碍时,中有能人站出来解决问题,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
      圣旨下发不到一个月,北直隶肃宁县一名叫做冯立的织工。
      在几经钻研后,创造出提高棉布质量的方法。
      他的方法很简单。
      “多穿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
      “檐高于平地仅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
      “人居其中,就湿气纺织。”
      按照他说的方法所出产的市匹,其细密程度几与松江的中等品相类!
      这种质量的棉布,对于北地广大经受连连战争,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百姓来说,作为日常穿着已经足够了。
      在从当地锦衣卫卫所获悉这一消息后,轮船招商局的一名官员奉旨立刻赶赴肃宁县。
      在亲自验看过棉布生产过程及成品后。
   

第554章 发展大明经济(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