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大宗桐油三分八的定价。
也是倪少卿考虑到蜀地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昂、总要给商人留出适当利润空间后作出的决定。
为了本地经济发展的长远前景着想,他也不希望桐油竞价风波影响到双流县的声誉。
毕竟当地还有其他产业出产的货物需要由商人发卖出去。
要是因为这件事而让其他行业的商人,对双流县产生很深的误解,那可是得不偿失之事。
而轮船招商局拿走的这批桐油,除了拿出一部分以评价供应两大船厂所需之外。
其余的将会被卖给同样急需的荷兰商人,价格初步定为每斤三钱。
相比进价,这可是接近十倍的暴利了!
外国人的钱不赚白不赚,尤其是这种稀缺商品……
欧洲国家海运业十分发达,对防锈油漆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优质桐油是调制油漆必不可少的部分。
尽管此前因桐油资源稀少的缘故,轮船招商局并没有售卖桐油的业务。
但既然是双流县有成为桐油生产基地的意向,那轮船招商局当然会迅速组织力量进入到这一行业之中。
在桐油定价协议达成之后,轮船招商局派来的这位神秘来客第二天便返回成都府。
后续商行自然会安排相应人手接续桐油运销之事,那位年轻搅局者使命已经完成,可以回去交差了。
由于轮船招商局的突然插手,使得双流这次桐油交易里获取了巨大利益。
三分八一斤的价格,已经远高于倪少卿当初的预估。
首批出产的这近二十六万斤桐油,就给本地农户带来了近一万银币的新增收益,县衙也从中抽取了近三百银币的税。
双流县种植油桐的村子共计二十三个,总人口共计一万七千三百余口。
而首批发卖桐油的花峪村是其中最大的村落,距离县城最近,种植油桐面积也是最多。
全村共有三百余户、一千一百余口,按照此次油桐的收益计算,每人可得银近九银币。
这笔巨大的额外收入足可抵得上往常几年辛苦所得了!
为了让这笔银钱用在实处,倪少卿对原有的收入分配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动。
刨除官税,此次花峪村桐油收益为九千五百银币,这其中每人可得银币六枚。
另外须拿出两百银币,用于酬赏两名育苗行家。
其余银币作为村民共同财产,存入县城里的皇家票号,收据凭证由本村三名里正分别保管。
花峪村今后所有公用支出,须由这三名里正提前上报县衙。
获准后,支取现银时,也须三名里正一起出面,签字画押。
同时,县衙将会派人帮助花峪村修建容纳两百名适龄孩童进学
第622章 破格提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