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倪元璐捋了捋胡须。
“这一回,倒是要看看铁道部跟工部如何解决黄河的事儿了。”
朱由检同样点了点头,“没错,若是能修成大桥的话。”
“倒是可以修一条通火车的铁路大桥,再修一条供车马通过的大桥。
“只是不知道,工部和铁道部现在有没有把握能修建大桥了。”
“倘若不能,只怕在黄河那边还是需要通过渡船来中转。”
听到这话,倪元璐伸出手,在面前的桌子上面比划着,“臣记得黄河最窄处仅三四丈,宽者为四五里。
“而我大明的铁路想要横渡黄河,则不只要修建一坐大桥。”
“全部算上,约要修建二十余处。”
“从京城往南京,必经的便是这济南河段,此处宽约两里。”
“纵然现在河中水流已经减少,想要修建起来,只怕也不太容易。”
朱由检闻言,则是琢磨了起来。
后世的大桥是用混凝土弄出来的,大明有水泥,想必弄出混凝土的难度不算太大。
问题在于,弄出来的混凝土能不能满足要求。
被黄河冲刷上几年,这玩意会不会就烂掉了?
如果隔上几年就要重建一回,这成本等高到什么地步?
大桥好建,铁路改道怎么办?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让朱由检有些头大。
不解决这个问题,想要修建横跨黄河的大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是修建浮桥……
浮桥对车马行人有用,对于铁路这玩意来说有个屁用!
想了半天之后,朱由检也没有想出来什么靠谱的解决方案。
只能眯着眼睛道,“朕记得在书上看到过一个说法,说是木骨撑泥墙。”
“就连穷苦的百姓家盖房子,也会在泥坯里面掺入麦秸,或者其他的东西以为骨架。
“倘若将泥巴换成水泥,将麦秸换成长长的钢铁子为骨架用做桥墩。”
“不知道如何?”
闻言,倪元璐等人顿时就傻眼了。
木骨撑泥墙的说法都知道,泥坯里面掺麦秸的说法也都听过或者见过。
但是用水泥加钢铁的做法,能行?
别说倪元璐等人懵逼,朱由检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
自己发明出水泥之后,就把这玩意扔给了皇家学院再没有管过,谁知道他们有没有进行过改进?
如果有改进,又改进到了什么地步?
有没有那种高标号的牛逼水泥出现?
实在不行的话,用纯钢铁的桥墩行不行……大不了就是浪费点钢铁而已。
但是钢铁又能撑几年?
和大明版混凝土比起来,哪个更耐用?
还没等朱由检想明白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火车的车身就开始传来一阵阵顿挫感。
崔安道,“启奏陛下,已经要进入京城永定门了,眼下便是车头在减速所造成的。”
朱由检刚刚回到京中,还没有好好
第975章 群臣老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