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宋应星。”
      “臣在。”
      “做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农政汇总,提报内阁做廷议。”
      “臣遵旨。”
      “王永光。”
      “臣在。”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要对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官员做系统性考核。”
      “按照大明朝人才考核标准,该做提拔的做提拔,该降级的降级!”
      “朕决不能容忍没有任何政绩的人尸位素餐!”
      “臣领旨。”
      此次议政结束,倒是倪元璐留了下来。
      “倪爱卿是有什么忧虑么?”
      “老臣心中的确有忧虑。”
      “你我君臣相知,有任何话都可以直说。”
      倪元璐不无担忧地说道,“朝廷要扶持商业,新政要买卖土地,臣并非担心商业不能兴旺。”
      “臣只是担心,一旦商人做大,必然与地方官僚勾结。”
      “使社会奢靡、败坏之风盛行,而践踏辛勤劳作者,使礼崩乐坏。”
      朱由检沉默片刻,古人并不蠢,古人只是见识面少而已。
      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人什么都不知道。
      中国古代真的不知道商业的好处吗?
      当然知道!
      商业可以赚大钱,赚钱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这个逻辑在古代依然行得通,是个人都明白。
      那为什么古人还要重农抑商?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如果大力发展商业,农业必然会遭到来自劳动力和精神层面的碾压。
      例如彻底放开发展商业,只要有人赚了大钱,就会有更多人效仿、追随、膜拜。
      那些老实种田的还会被人鄙视,被人欺凌。
      年轻人都想着去靠商业赚钱了,田谁来种?水渠谁来挖?
      没有粮食了,把商业玩出花来能有什么用?
      这个时代的粮食,是第一产业。
      当第一产业没有稳定下来,大力放开是很危险的。
      所以,商业是一把双刃剑,不是你想全面开放就全面开放的。
      倪元璐担心的就是这个。
      朱由检他心中当然也知道这个理。
      所以,开放民间私人商业,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活。
      一旦民间私人财团崛起,必然就会开始与权贵勾结,用自己手中的钱和权来影响民生,甚至可能试图掌控国家。
      朱由检说道,“倪爱卿之担忧,朕能理解,战略储备都必须掌握在国营商社手中。”
      “陛下圣明。”
      君臣二人心中都明白,接下来的路,比以往可能要更难走。
      因为接下来的改革,才是将整个社会的结构进行全面改造。
      转眼便到了十二月二十三日。
      京城城非常热闹,大家都在忙着办年货。
      今年的年货,比往年要更加丰富。
      从京城到武昌的水泥路基本上已经结尾了,所以河南、湖广等地的特产,也零零散散出现在了京城城里。
      即便是快要过年了,依然可以看到一队队马车从西直门进入到内城,在城内一些指定的库房卸货。
      到了朱由检六年年底,京城城基本上已经看不见银子,几乎全部都用银钞在交易。
   

第1069章 改良蒸汽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