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章 蒿里行,名扬关中[1/2页]

三国:开局马超绝不坑爹 开府仪同三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翌日,使团再次启程。
      临行前,杨秋亲自带兵来为杨阜送行。
      杨秋还塞给杨阜几封书信,表示若遇人刁难,可出示书信。
      虽然杨秋职位低微,但在李?圜庀碌奈髁咕?顾阌行┤嗽担?刂芯?Ф嗌僖不崧羲?雒孀印
      有了这些书信,使团终于可以稍稍放下心来。
      至少撞见肆虐关中的军阀们时,不用太担心个人安危。
      离开陈仓后,便正式踏入关中地界了。
      沿途,马超等人看见路边杂草丛生,草堆里还散落着不少白骨,都是无人认领的可怜人啊。
      拇指大的苍蝇在尸骨堆上成群成群地飞舞,争抢着白骨上所剩不多的腐肉和血渍。
      杨阜见状,哀伤地说:“国家何以丧乱至此啊?”
      马超虽不是头一回到关中,但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
      他想起曹操那首著名的《蒿里行》。
      不禁有感而发,高声吟诵: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诸侯自建号,割据于四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吟诵完《蒿里行》,马超再看左右。
      只见杨阜和韦康惊讶地盯着自己。
      韦康张着嘴巴,震惊地说:“孟起!你,你……”
      韦康难以相信马超竟然能作出这般深刻的诗篇,但他从来没听说过这首诗。
      而且,诗中词句都是近些年来的真实事迹,似乎真有可能是马超有感而发。
      杨阜博学多闻,他也没听人传唱过这首诗,遂心绪难平地问马超:
      “孟起,此诗何名?”
      马超看向路边的杂草,指着草中白骨说:“蒿里行!”
      杨阜点头:“好——!”
      “此诗辞藻虽不华丽,但字中伤痛却刻骨铭心,堪称上佳之作。”
      “孟起可再念一遍,让随行士卒传唱,以此养名。”
      杨阜向马超提出指导建议,教他应该怎么在东汉出名。
      马超欣然接受,自己南下冀县,拜在韦端名下,不就是为了积攒名声吗?
      马超于是和韦康一起,教随行的500军士传唱《蒿里行》。
      使团一路东行,途径北原、?县、武功等县。
      军士们齐声高唱的《蒿里行》,随着马超等人的脚步一起传开。
      三日之间,这首令百姓士民痛彻心扉的《蒿里行》就在关中地区广为流传。
      甚至还先使团一步,传入长安城中,就连互相侵攻的李?唷⒐?岬染?б灿兴??拧
      李?嗵?晔窒履钏小遁锢镄小泛螅?ψ鸥锌?
      “若关东群雄齐心协力,安有我等坐拥关中之机会?”
      “没想到这马寿成家,还出了个大诗人,哈哈哈!奇也,怪也!”
      而此时此刻,顶替曹老板写下《蒿里行》的马超。
      正与杨阜、韦康二人一起,在槐里马氏祖宅做客!
      马超认祖归宗来了!
      扶风槐里。
      马氏祖宅。
      马超、杨阜、韦康三人登门拜访。
      身为扶风马氏的分支成员,马超于情于理,确实应该到马氏祖宅来一趟。
      马氏祖宅位于槐里城东。
      马超看着眼前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建筑,心想这哪里是什么宅子,明明就是一座坞堡!
      坞堡,是汉魏两晋时期,豪强世家们修筑的一种建筑。
      既能让族人们生活,又能作为堡垒,在乱世中庇护家族安危。
      据说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待在北方胡尘中的汉人门阀就是依靠坞堡苟活,直到隋文帝再次一统天下。
   &nbs

第46章 蒿里行,名扬关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