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章 处境凄凉的雒阳小朝廷[1/2页]

三国:开局马超绝不坑爹 开府仪同三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使团沿着伊水进入雒阳地界。
      相比西都长安,建安元年的雒阳竟还要破败无数倍!
      伊水两岸,杂草丛生。
      百步之遥,白骨上千。
      使团几乎每走一步,都会踩到人骨,纵使是马超也觉得这太吓人了!
      难怪世人都骂董卓,这雒阳郊外的累累白骨,可都是人命啊。
      当年迁都长安,史家描述其景象为“积尸盈路”。
      马超随使团上雒,距离迁都时间也就过去六年,六年里成千上万的尸体就摆在这荒野里,估计都生出尸气了……
      想到这一点,马超不禁连呼吸都谨慎了。
      待到雒阳城郊。
      马超终于看见些许人烟。
      他眺望那些人影,发现他们都穿着公卿服饰,应该是朝廷的官员。
      可官员们却在荒野里捡拾野菜,还有人拿着斧子砍树劈柴。
      得亏汉代儒生不废六艺,否则要是像宋明清三代的文弱书生,怎么可能干得了这等粗活?
      城郊荒野里的百官见竟有兵马西来,都变得紧张起来。
      拾荒樵采的人放下手头的活计,起身向马超等人眺望。
      百官随天子东奔西逃近一年,对不知来路的兵马都产生ptsd了。
      他们傻愣愣地站在原地,直到使团靠近,才回过神。
      人群中走出一位知命之年的官员。
      他穿着破旧的丝绸服饰,头戴高山冠,两鬓斑白,应该是一位朝廷重臣。
      那人还未上前,杨阜已经认出他了。
      杨阜赶紧示意马超他们下马行礼:“那是当朝太尉杨公文先!我冀县杨氏大宗——弘农杨氏的族长!”
      马超和韦康一惊,没想这衣衫破烂之人竟是当朝太尉,弘农杨氏的掌舵人!
      杨彪慢步上前,杨阜率先躬身朝拜。
      嘴里说道:“小侄杨义山,拜见太尉!”
      杨彪听杨阜自报家门,恍然大悟,快步走来扶起杨阜:“呀!义山怎么来雒阳了?”
      杨阜随即说出原因。
      杨彪听闻凉州刺史韦端派使团上雒后,不禁对周边之人感慨:
      “韦休甫这样的忠臣,已不常有了啊!”
      左右百官皆黯然,一边小声称赞韦端的忠心,一边唉声叹气着国之不国。
      随后,杨阜向杨彪引荐马超和韦康。
      杨彪对韦康以子侄礼待之,对马超,则只是点了下头。
      马超有些无语,想起当初杨阜就是这么无视自己的。
      杨彪随即亲自引使团进入雒阳城。
      说是雒阳城,其实就是一片残垣断壁。
      董卓迁都时的一把大火,把繁华的雒阳城烧成了废墟。
      马超和使团穿行在这废墟上,心里大受震撼!
      雒阳城的城墙是黢黑的。
      城内,只看得见几座完整的房屋。
      马超甚至能一眼望穿雒阳城,看到对面尽头的城墙根!
      董卓是真tm该死啊!
      眼前雒阳一片丘墟,不禁让马超想起曹子建的那首诗词《送应氏》。
      他突然高声吟诵起来,语气悲婉,让人闻之垂泪。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百官听马超放声吟诵,数十双眼睛都跟着湿润。
      更有伤心之人不停用衣袖抹眼泪。
      马超念完,看向周围的百官,心想这些人真的都是大汉忠臣啊!
      马超只是有感而发,可眼前这些人只是听

第51章 处境凄凉的雒阳小朝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