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出函谷[1/2页]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曹吉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函谷关。
      侯封骑在一匹屁股上打着宫中印记的高头大马上,眺望着远处高大的关隘。
      他不明的一点在于,眼前的函谷关较之前雄伟了不止一倍,但扶苏依然坚持开展了函谷关二期改造工程。
      具体就是在城外挖护城渠,在城内打水井……
      侯封微笑摇头,将些许杂念抛诸脑后,举起手中的节杖,高呼一声:
      “出关!”
      “出关!”
      一百名鲜衣怒马的绣衣郎齐声应命后,立刻轻磕马腹,紧紧跟在他身后向函谷关走去。
      他们有些羡慕的看着侯封手中的节杖。
      虽然这只是一根乌木棍子,上面挑着一长串加了羽毛装饰的牦牛尾。
      但皇帝的诏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廷尉右丞侯封秩比一千五百石,铜印黑绶,持节巡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最重要的后面提到的一句话:
      二千石者,奏而杀之,其千石以下,则得专诛!
      也就是除了那些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的郡守,以及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的郡尉之外,其他的大小官员,可以先斩后奏!
      而且据说侯封怀揣虎符一枚,可以调动不超过一万人的军队!
      于是这些绣衣郎们盯着侯封干瘦而有些佝偻的背影,心中不由升起浓浓的畏惧感。
      在这些绣衣郎的身后,则是数百名身穿短披风,腰悬长剑的技击士。
      这些人虽然不善阵战,但却有着不俗的个人战斗技巧,其中很多来自山东半岛的,更是摔得一手好跤!
      在马队的中间,还跟随着许多辆马车,上面装的并不是用于旅途的辎重,而是一卷卷的竹简。
      打开来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竹简全部是三川郡去年送来的上计文书。
      上面详细记录了三川郡各县的赋税、人口、刑名等资料。
      侯封等人的第一站,就是关中的东大门,三川郡!
      在扶苏的记忆中,大泽乡起义之后,周文带着兵马从这里直入关中,屯军在戏县。
      一路之上除了李由据城自保之外,其他的官员基本上望风而降!
      所以,整顿吏治就从家门口开始。
      扶苏估计,三川郡送来的上计文书多半是假的,就像后世里……
      如此,妙哇!
      只要和当地的资料对不上,就请出王命旗牌,斩了他的狗头!
      为此,侯封还有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巡查学室。
      从中间挑选出合格的学子呈送咸阳,通过考核后立刻授予官职。
      在扶苏看来,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忠臣比能吏重要!
      当然了,又忠心又有能力的就最好不过。
      除此之外,扶苏还准备在三川郡开一试点,用于逐步推广后世的察举制。
      也就是举孝廉。
      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当然了,后来之所以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没有贯彻后面一点。
      连坐制!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出函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