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我主要想发扬传统文化[1/2页]

锦绣鱼图 吴半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红日微露,千里金光。
      黑龙江,抚远。
      自古以来,这里被称为“华夏东极”,是中华大地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
      当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在小河村时,家家户户的烟囱已经开始冒烟,远处乌苏里江的江面上,涌动的冰排映衬出金色光芒。
      正值初春,江南早已遍地花开,但在这北国大地,乌苏里江却刚刚开江不久,江面上依然还在跑着冰排,勤劳的赫哲族人就已经撒开渔网,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料峭的春风中,小河村一户农家院里,赫哲族姑娘付小青,正在忙碌着将一些剥好的鱼皮去肉除鳞,然后再挂起一排,进行晾晒阴干处理。
      赫哲族人有着2000多年的丰富鱼皮制作经验,能够根据鱼皮的特性和鱼的不同种类,制作不同的衣物。
      此时付小青处理的是哲罗鱼皮,这是制作鱼皮??的好材料,穿之前用水浸泡,柔软耐磨,结实保暖,又防水防滑,最适合在冰上打渔的时候穿着。
      在过去,用鱼皮制作各种衣物,是赫哲族人的看家本领。一件成品鱼皮服饰需要经过阴干、去鳞、制线、拼缝等十余项程序手工制作而成。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鱼皮服饰的制作技法却在渐渐失传。
      现如今在小河村,会这门手艺的人,也只有付小青一个人了。
      付小青此时手中忙碌着,心里却在为了一件事情烦恼。
      几天前,县里传来消息,省城哈尔滨要在今年秋天的时候举办赫哲鱼皮文化展,到时候会从各个地区选送的作品中,择优展示。
      县里对这次文化展很重视,据说到时候会有很多国内外的参展商,如果运气好,说不定会达成重要合作项目。
      到时候,赫哲族的鱼皮制品,就很可能会卖到国外去了。
      付小青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有机会去参展,她觉得,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为此,她最近一直在精心准备,也制作了几件鱼皮服饰,和几幅鱼皮画。但几番衡量,却总是不满意,觉得距离参展的水平,还是差了一些。
      就在付小青心不在焉的时候,她家院子的栅栏外面,却悄悄探出一个手机,对准了付小青。
      栅栏的阴影中,一个人藏在角落里,拿着手机探头探脑。
      付小青想着心事,对此一无所知。
      突然,屋子里冲出来一个黝黑汉子,手里拎着一把铁锹,直奔栅栏而去。
      “小兔崽子,又来偷拍我家闺女,我拍死你!”
      付小青这才回过神来,扭头望去,只见栅栏外蹿起一个人影,先是冲她扮了个鬼脸,嘻嘻一笑,然后撒腿就跑。
      又是这家伙。
      她微微皱起眉头,脸色也沉了下去。
      刚才逃跑的人,是村里有名的二流子、铁憨憨,名叫刘三顺。
      因为他这人有点一根筋,有点爱犯浑,喜欢异想天开,还经常惹祸,村里人背后都叫他“刘三傻”。
      大家对他的评语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尤其付小青的父亲付永贵,对他更是深恶痛绝,见之如见灾星。
      “下次再敢来,我打断你的腿!”
      付永贵把铁锹当成长矛远远掷出,还是没打到腿脚灵活的刘三顺,气得跳脚大骂。
      这小混蛋,从打十三岁那年就惦记他家闺女,但付永贵一直也没给过他好脸色看,甚至还公开对外放话:就是把闺女剁碎了喂鸭子,也不会嫁给他!
      “爸,别生气了,他拍也拍不到啥,跟这种人动肝火犯不上。”付小青是个懂事的姑娘,上前劝道。
      “你少替他说话,他今天敢偷拍,明天就敢干别的,我告诉你,以后出门必须多加小心,再看见他,绕着走!”
      付永贵气呼呼地说,但实际上,他对这个软硬不吃的刘三顺也没法子。
      上个月,刘三顺的舅舅托人给他找了一份工作,但他干了没几天就跑回来了,整天拿个手机东拍西拍,也不知道在干啥。
      最近几天,更是盯上了付小青,他知道付永贵的铁锹不留情,就经常躲在外面偷拍,为这,付永贵已经赶他好几次了。
   &nbs

第1章 我主要想发扬传统文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