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刘三顺正在付小青那里,和大家一起研究鱼皮画的创新方式。
最近几天,刘三顺又有了一些新的苦恼。
他发在网上的那些创新型鱼皮画,虽然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批评的声音。
有人表示,鱼皮画这种庄重严肃的传统文化艺术,就应该有它独特的代表性。
还有人直截了当地说,既然是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整那些搞笑的东西出来,岂不是在文化遗产这四个字上打了个问号?
这就像故宫里的石狮子,自古以来就代表着威严庄重,谁要是把石狮子换成一对猫……那就有乐子看了。
不过这种事,有反对的就有赞同的,刘三顺仔细看了他视频的评论区,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持欢迎和鼓励的态度。
基于以上的反方言论,正方则表示:这世上任何东西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只剩淘汰这一条路。既然你们都说鱼皮画就应该是传统的样子,那为什么没见你们以前买呢?
有的人更狠,直接开怼:时代不同了,人们对艺术和美好的定义以及需求也变了,如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那早晚也是抱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牌进棺材,等到真失传的时候,徒留一声叹息,还不如大胆创新,所谓变通,一定要变,才能通。
这正反双方的意见,刘三顺一律都拿小本本记了下来,并且认真总结分析。
他觉得,其实这是两条路的问题,看似冲突,实际并不冲突。
打个比方,拿出去卖的鱼皮画,自然要考虑创新和商业价值,否则卖不出去就只能自我欣赏,毫无价值。
但鱼皮画也不能一味创新,而不顾传统,迎合了现代年轻的消费者,却丢失了古老传统的韵味,那也是似是而非,得不偿失的。
所以,刘三顺在和付小青商量了之后,他们决定,以后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胆鼓励创新,走商业路线。
一方面也要发扬传统,表现赫哲族民俗文化的东西,原则上尽量不掺杂娱乐性的东西。
用刘三顺的话来说就是:我拿去参加民俗展的东西,是要给外国人看的,总不能让他们认为我们古老美丽的鱼皮画,就是一些搞笑和胡扯的东西。
在这个基调之上,他和付小青也做了分工,付小青主要负责抓发扬传统文化,刘三顺则是走创新路线,创作商业价值更高的一些产品。
此时此刻,他们刚刚商量出了几个新作品的思路,付小青家的大门外就忽然跑进了一个人,离着老远就喘着粗气大喊。
“抓……抓了……抓住了……抓起来了……抓……”
刘三顺抬头看去,来的正是郝大力,但郝大力平时虽然吊儿郎当,很少有这么欢脱的时候,今天这是咋了?
“你先喘匀了气再说,什么抓起来了,谁抓起来了?有人偷我大鹅啊?走,咱们抄家伙干他去!”
刘三顺说着,顺手就抄起旁边的铁锹,一副准备干架的姿势。
郝大力好一阵喘息,不断地摆着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是……不是偷大鹅……是偷鳇鱼……”
“偷鳇鱼?谁偷鳇鱼了,老黑叔那的鱼吗?他奶奶的,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他不怕老黑叔一鱼叉废了他?”
刘三顺撸胳膊挽袖子就要往外跑,郝大力急的直跺脚,在后面喊道:“我的哥哎,我说的是马小新!”
“啥,马小新去渔场偷鱼了?这次我绝对不饶他!”
“不是你的渔场,他是倒卖野生鳇鱼,犯事了!”
刘三顺这才停住脚步,转过身来,诧异道:“你说啥,马小新倒卖野生鳇鱼?他有这个本事?”
“他应该是参与这个过程了,具体的我也不清楚,现在警车都来
第150章 马小新被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