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8章 说服我[1/2页]

1991从芯开始 三分糊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苏远山重生以来,已经过去了两年半。
      而定下要建立晶圆厂的目标,也过去了两年半。
      现在已经是1993年八月,即便按照历史轨迹,在半年后,某个麻将组织也会在名义上宣告解散。
      因为北方帝国的倒下,八筒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意义,变得名存实亡。
      然而就算再名存实亡,只要它依旧存在,也是具备指导意义的。
      (此处不详细说。取消八筒主要有四点原因1:冷战结束,2:国内积极入关(世),3:被滥用在“自己人”手里,4:某年已经有专门的对内地的军售禁止,该制裁和八筒重叠。而且事实上,就算哇S那,也主要是军事方面。只有八筒的cn委员会才是明确涉及了尖端的民用产品。)
      在一开始,苏远山定下的策略是与霓方合作,特别是NEC——NEC已经和首钢合作而尝到了甜头,再加上一直以来双方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苏远山有理由相信,在没有了协议文件的掣肘之后,NEC一定能帮自己把晶圆厂建起来——前世的909工程,华虹NEC便是如此。
      只可惜霓国人向来墨迹,以至于华虹引进时的0.5微米刚建好便落后了接近三代。
      当然,苏远山选择NEC合作,肯定不能让他们继续墨迹,而且作为私企,远芯也不会像政府那么研究半天。如果时间控制得好,是能够做到只落后一代的。
      但随着星海在硅谷的发展,苏远山渐渐改变了主意。
      特别是和德仪的关系逐渐加深,更是让苏远山看到了一个美好的可能。
      论建厂,再没有企业比德州仪器更快——因为它有个张汝金。
      如果能够在94年就破土动工,那么刚好赶上张汝金从新加坡归来。而当他建厂完毕,也刚好到可以拿钱从TI走人的年龄。
      有老张,晶圆厂这一块他就不用再担心了。
      ……
      苏远山轻轻抿了一口咖啡,然后静静地等着文森蒂的回复。
      文森蒂轻轻咳了一声,脸上升起笑意:“苏,有难度的。”
      “你是指合作方面?还是设备方面?”
      “合作没问题……设备有问题,但最有问题的是制程技术。”文森蒂很坦然地道:“你应该明白,这些还不能自由出口。”
      苏远山笑了笑:“那最多到多少?”
      “6英寸0.8微米,最高了。”
      “那如果能够自由出口呢?”苏远山看了一眼远处,又收回视线:“您应该明白,八筒肯定会消亡的。”
      “如果能够自由出口……”文森蒂皱了皱眉:“是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但……我们现在并没有建厂的需求,特别是芯片厂。”
      苏远山轻轻叹了口气。
      记忆中的德仪也是没有在国内建厂,而且自从95年之后,德仪便放缓了晶圆厂的建设。而且在几年后的半导体寒冬中更是挥泪大甩卖,卖掉了好些个工厂。
      “其实可以建的,目前国内的芯片需求量很大,建一个厂就赚一个。”
      文森蒂笑了笑:“不建也能赚钱。”
      “……”
      这就不免让苏远山有点恨恨的了。
   &nbs

第148章 说服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