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0章 县纺织厂前党委书记组织招工[1/2页]

八五年代发家记 鹿门山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县长说:“我曾经看过孔子的一个小故事。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陆砚点点头说到:“正是这个道理。虽然他们需要钱,需要我们的帮助,但既然已经到了大学阶段了,得承担社会责任了,更应该有感恩之心。以后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主要也不是为了他们做多少事,关键是让他们知道,必须要用自己的劳动交换。而且,用自己的劳动交换,他们也会更心安一些。”
      县长说:“我是支持你这种做法的。这样才能长久。”
      陆砚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因为他前世虽然接受了清溪的捐赠,自己也做了捐赠,但他对很多受捐赠的人,感到心寒。沈清溪得了癌症,还倾尽毕生积蓄给失学儿童做了捐赠,但在她生病的时候,她捐赠的孩子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说明这些受捐助的人,包括他自己,都没有主动关心恩人。因为但凡有人养成看她的习惯,也不会不知道她生病的消息。
      清溪一个人死去,她在临死前,会不会觉得难过,捐助的孩子怎么一个都不来看她呢?
      自己是那种知道感恩,感情上羞于表达的人,他还是不能原谅自己,错过了对清溪最后的陪伴。清溪做慈善做的太憋屈了,他不愿意清溪只是奉献爱心,但却得不到一丝丝回报。
      所以,这个捐助体系一成立的,他就已经决定这么做了。
      办完了结婚登记,他们俩直接去了前县制衣厂,进行了实地考察。<

第260章 县纺织厂前党委书记组织招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