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六章 梦境的真相[1/2页]

求求你们别跪了我真不是高人 正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梁牧感觉自己解开了梦境的秘密。
      心理学中,有个说法叫做心理暗示。
      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
      比如,手机刷到某电商平台广告时,心里会忍不住出现购物心理。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
      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
      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因此,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
      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
      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学习、危险的躲避习惯等,也都是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才得以实现。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
      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
      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
      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
      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
      从心理学术语上讲,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的显意识不断重复,迫使潜意识接受显意识的思考内容从而得到改变。
      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习惯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
      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就会有不快的感觉,顿时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什么的,继而会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
      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
      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
      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
      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此时位于梦境里的梁牧,便想到了心理暗示这件事。
      之前他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会做这些稀奇古怪的梦?
      并且有时候在梦里,还会有种看见了熟人的感觉。
      就好

第二百六十六章 梦境的真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