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章 土法炼钢,唐刀[1/2页]

大周枭士 惜笔泼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出日落。
      秋天来了。
      白马村上,刚建好的城墙像是在叙说一个新的时代来到。
      清晨,秦家纺织厂。
      唧唧复唧唧。
      能看到的是一个个劳作着的妇女。
      街道上,是一个个汉子忙碌的身影。
      有的房屋被推倒了,有的房屋在建起。
      建起的房屋更高更大,更坚固。
      更多的人带着农活工具往外走。
      秋天了,是丰收的季节。
      今年是风调雨顺的一年,会有一个大丰收。
      秋收过后,每家每户就都会有存粮,有了存粮,百姓的心就安了。
      在村长家门口有一块空地。
      空地上摆放着擂子、鼓风车,本来只有一套,如今增加至三套。
      刚走到城门,就看到城墙上有人站立。
      那是由护卫队派出的人,每天负责着站岗。
      视线往更远的地方拉。
      树林里,一群人背负着重物奔驰着。
      这是每天的基础训练,在树林里还有一些奇怪的器材,拿前世的目光来看,那就是哑铃、单杠……
      负重训练后,就是各样的机能训练。
      到了下午,就会分成两队人,进行实战对抗。
      护卫队的人员从原先的十二个人,扩展到如今,有将近三十人了。
      就年龄分配来说,有点不协调,年龄较长的将近有一半。
      作为护卫队,自然是年轻力壮的好。
      但事实却是。
      要是把年长的和年轻的分成两队对抗,输的会是年轻的。
      只因为年长的,都是上过战场,从生死间走出来的。
      这些人都是当年玉阙关战役的幸存者,本都被贬为奴,各自过着见不到天日的日子,可如今,他们却被集中在一起,更恢复了自由之身。
      一群迟暮的老兵,重拾起了尚未冷却的心。
      最后再看向一个叫做澜山村的村子。
      这里依山傍水,本来过着不错的生活,可一次匪寇的洗劫,让村子死了一些人,一些人变成了残疾,一些人活了下来。
      整个村子被拖入了一蹶不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白马村的村长找上了他们,让他们做些事情。
      虽说辛苦了点,可至少保证能吃饱肚子。
      男的开始上山开采一种叫做石灰石的东西。
      女的则利用学到的工序,把石灰石变成了有着神奇功效的水泥。
      又在河流的便利下,节省大半的赶路辛苦,把水泥运到了白马村。
      流经澜山村的河流叫做青水河,澜山村背后的山叫做叠峦山。
      眼下,正有一艘船,沿着青水河来到叠峦山。
      不知道多久……
      山里传来了一声欢呼,“成了。”
      一块空地上,有人围看着一把刚打造出来兵器。
      不远处,是一个褪火不久,依旧红通通的土高炉。
      作为参与者,莫三元和裴尘都满头大汗。
      可和身体的疲劳比起来,心里更多的是兴奋。
      成功的实现了土法炼钢,更借此打造出一把兵器。
      这是一把刀,却和别的刀不同,首先这是一把色的黑刀,刀身是直的,刀尖为7字形的切刃设计,刃口60度而直。
      按照前世的叫法,这是一把唐刀。
      放眼历史,唐刀在所有刀制兵器中赫赫有名。
      唐刀好是好,但有一个缺点,造价昂贵。
      但,有了土法炼钢后。
      土法炼钢的原理是,建造出土高炉,用铁质物品来作原料,用木头烧成炭,将铁里面的过高的碳脱掉,含碳量降低而成为钢。
      为什么会选择唐刀作为兵器。
      一是,自己不需要担心材料问题。
      二是,唐刀是经过历史验证,虽也被历史淘汰过,但原因是,当时它的对手是身穿盔甲的敌人,唐刀利于挥砍,面对身穿盔甲的敌人时,效果远不如钝器。
      可自己不需要面对这方面的问题,护卫队需要面对的敌人并没有穿盔甲的。
      至于会不会哪天遇上穿盔甲的敌人。
      现在考虑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在现阶段,给护卫队配置上唐刀,是最合适不过的。
      “老傅你过来,试试这把刀。”
      傅匡弼现在是裴尘的贴身保镖,走到哪跟到哪。
      “好刀。”
      作为一个老兵,一上手就知道一把兵器的好坏。
      “用你之前的刀试试。”
   

第36章 土法炼钢,唐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