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六章 又要骂我了[1/2页]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科创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胡汉山为了保证老百姓不被饿死,可谓是费心又费力,迫于无奈才想出了让老百姓吃麸糠的下策来。
      为了避免麸糠被分发粮食的小吏们贪墨了,胡汉山不仅派遣了通政司检校们在一旁监督,亲自用双腿跑遍了整个泾县的乡野。
      但是话语权和笔杆子掌握在官僚乡绅的手里,胡汉山为了老百姓侵犯了官僚乡绅的银利,不可避免的就遭到了官僚乡绅们的污蔑和抨击。
      抢夺粮商们的粮食,他们背后可都是有着地方大乡绅在支持,再加上这一次赈灾的特殊情况。
      背后还有着整个宁国府官员们的支持,这一次真的是犯了众怒。
      宁国府官员们为了报复胡汉山毁了他们的财路,很快就把消息传到了金陵。
      武定桥东的教坊司内,各个试馆的读书人们整天吃饱了没事干,口诛笔伐这个,张嘴抨击那个。
      方孝孺得知了胡汉山干出了这种劣迹斑斑的事情来,哪里还能耐得住性子。
      当即就在教坊司的宴席上,带头抨击胡汉山的罪大恶极。
      为的就是给恩师宋濂出一口恶气,报复他当初对于恩师宋濂的污蔑。
      “你们可曾听说了,胡汉山为了立功在泾县抢夺了赈灾的粮食。”
      “这句话说的可就不对了,哪里是要抢劫赈灾粮食,分别是在为囤积居奇做铺垫。”
      “别人干不出来这种事,胡汉山绝对是干的出来,就他那副整天荒唐混账的样子,肯定是想趁机捞一笔银子。”
      就在方孝孺等试馆读书人抨击胡汉山的时候,胡汉山认为的那名宫里太监,同样是来到了教坊司。
      朱元璋通过锦衣卫和通政司的禀报,早就对泾县的情况了如指掌。
      今天闲来无事来到教坊司,不是心血来潮想要见识一番教坊司的扬州瘦马。
      是想看一看胡汉山的名声,是不是就像锦衣卫和通政司禀报的那样臭名昭著。
      朱元璋坐在官帽椅上,端起豆青釉盖碗,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热茶。
      就听到了一声声对于胡汉山的抨击,各种粗俗的言辞都出来了,就差没骂胡汉山生孩子没屁眼了。
      朱元璋所在的位置,刚好在方孝儒的旁边,难免引起了方孝儒的注意。
      坐在教坊司里的各种人物都有,有年轻的浙东公子,也有年纪大一些的地方官员,还有两淮盐商等商人。
      唯独没有一身居士服打扮的老居士,明显是一位遵守清规戒律的居士,反常的来到了教坊司里面。
      方孝孺还以为朱元璋是锦衣卫的番子,过来探查消息了,心里有了惦记:“不知道这位老居士,对于胡汉山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还以为自己这一次的乔装打扮被人识破了,看了一眼旁边的锦衣卫副指挥使蒋?。
      得到了没被看穿的肯定答复,朱元璋开口说话了:“还能有什么看法,胡汉山应该是没干什么好

第九十六章 又要骂我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