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人都来了,不该来的人也来了,正式开席。
酒是自酿的米酒,孩子不能喝酒有饮料,我听孩子们在喊“我要可乐、可乐”。菜肴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地道的农家菜。
主菜用的猪肉是天未亮时宰的本地土猪,鸡鸭鱼也都是村里养的,青菜是很多户人家地里种的,罗文英去买的。
海鲜是网购的,那股子腥味当真是难闻,却是最受食客欢迎的。李家村在内陆,很多人还没见过大海,也没吃过海鲜。倒不是买不起,而是没人愿意弄进大山里卖。
赵姐虽然不是李家主动邀请的人,但在开席的时候,李爱国还是把她当作贵客请进了屋里。
庭院里的开放式宴席,上菜很快,一桌子吃完也快。吃饱喝足的人也不拖沓,该走人就走人,因为还有没吃上的人在一旁等着。
一张桌子吃好了,来帮忙的李富贵本房亲戚便立马收拾干净,接着让等待的人坐好。坐齐八个人便可上菜。
三十套八仙桌椅略显不足,但也差不太多,吃不满两轮,便不再有等待的人。而这宴席不只是中午,而是直到晚上九点都可以吃,只要能凑足八个人一桌。
虽然能吃,但实际并没有人在饭点之后来吃。没人会一直挨饿只为了吃一顿宴席,而且过了饭点,人少了,要凑足一桌就很难。要是坐在那里等,就会变得很显眼,那可就太尴尬了。
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一起做的人很多,就会显得不那么尴尬。倒不是做的人多了,事情就不丢人了,而是他做了,你做了,我也做了,我们谁也不能笑话谁。不会被笑话,那有什么丢人呢?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吃席的人陆陆续续又来了。不过赵姐没有再来,跟着她来的庆春堂的员工和工程队的人也都没再来。他们本就是来给李家撑场面的,并非真为了吃一顿。
晚上和中午相比,人少了一些,倒是多了不少老人。老人不爱闹腾,晚上比中午凉爽,氛围也比较好。他们都与李富贵和罗文英上下年纪,来了自然找到两人闲聊。
六点开席,吃到八点,人们渐渐散去,留下来的只有一些近亲好友。李爱国和李建业正在和本房的一些兄弟子侄喝酒。
李巧巧和马克终于从屋里走出来,我看见马克对着天空张开双手,张大了嘴巴。想来他们夫妻是累坏了。虽然没有邀请什么大人物来,但只是招待自家亲戚就够折腾了。那些长辈们比起大人物来,更让人无所适从。
一道月牙出现在天边。
两盏车灯出现在路口。
这宴席都要散了,谁会珊珊来迟呢?
车子停了,前门下来一个人,下来的这个人走过去打开了车后门,一个人下车来。另一边,一个人自己打开了车门走下来。
轻轻的“笃笃”声,还有那即使在黑夜里都白得晃眼的白色西装和煞白的脸,众人立刻知道来人是谁。
罗庆春并没有腿疾,也还没老到走不动道,却不知道为何总喜欢拄拐。不过他实在是有钱又气派,没人敢问他这个问题。
孙大力跟在罗庆春的身后,旁边则是李彩燕。李彩燕虽然打扮得很精致,但不知为何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仿佛那只是一个画工精美的人偶,而非活生生的人。
李彩燕穿着一袭白色的拖地长裙,这在农村实在不合适。倒不是太奢华,而是地太脏,她又没有侍女帮忙把裙摆抱起来。毕竟她不是真的灰姑娘。
除了白色的长裙,李彩燕的发髻也很惹人注目。那高高的发髻显然是古代的装扮,这在农村更是不可多见。不是农村的妇女不会这般打扮,也不是她们的发质太粗糙,而是单纯的不合适。
农村的妇女可是要下地干活的,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不说难打理,就是戴草帽就很不方便了。那高高的发髻要是戴上草帽,怕是草帽只能遮住发根,遮不住脸,那还怎么挡太阳呢?
单是这样一个发髻,就足以让李家村的妇女嫉妒李彩燕了——这娘们真
第48章 你不请与我自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