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的人在小年那天送灶王爷上天之后,基本上就不再干活了。只有最勤奋的极少数人,才会因为闲不住而往山上或地里跑。
但到了大年三十,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李家村的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农活。最勤奋的人也换上干净休闲的衣服,吃完早饭便到处走走,喝喝茶聊聊天。谁要是在这天还下地干活,没有人会赞扬他,反倒会被看不起。
农民是活得很明白的一群人。他们靠天吃饭,也靠山靠水吃饭,总之就是靠这天地自然吃饭。他们勤奋,但条件所限,他们所能得到的总不会太多,谁家都不会有太多的余粮。一年过去,新的一年依然要和往年一般勤奋,如此往复。他们由此有了豁达的胸怀,得与失,生与死,有自己努力的一半,也有天意的一半。就好像你可以干活干到除夕前一日,可除夕这一天你不必再做了。因为你已经做完了自己的那一半,最后一天是属于天意的那一半。
如果有人因为在除夕这天少干了一天活而饿死,那这也不怪他,而是天意要如此。这种时候,任何人都得认命。
上午九点刚过,村里许多年轻人开始频繁地串门。这不是他们的本意,要由着他们的性子,怕是不到十二点都不会起床。他们的爸妈把他们叫起来,交给他们一些水果,让他们去一些血缘较近的房亲长辈那里问候,也算是拜个早年。
这种事让做的人和接受的人都难受,可又不得不做。常年在外的年轻人难得回村,过年了,必须要到长辈面前问候和汇报一下。问的是长辈过得怎样,身体如何;汇报的是自己在外面工作如何,没成家的打算什么时候成家,成家了的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有孩子的就说说要不要二胎、三胎,等等。
整个拜访的过程不会很长,能坐下十分钟,这个年轻人就算是比较会能言会道的了。最后整个拜访会在年轻人递给长辈一个红包,而长辈再三推辞,年轻人把红包放在长辈身旁后结束。
要是常年在村里生活的年轻人,这个拜访就显得简单和随便了许多。他们跟那些长辈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会上家去喝杯茶。对他们来说,除夕和往常的唯一不同,就是这天要给红包。以至于有些年轻人去了后,在门外见着了长辈,把红包一给就走了,连家门都没进。
坦白地说,这样的拜访着实看不出多少真心实意。年轻人与长辈之间并无真正的话题,互相之间的关心也更像是公事,大家心照不宣一起把这个流程年复一年地走一遍。就连年轻人给长辈的红包,最后也会由长辈的儿孙送给自家的老人,而变相地来回倒腾了一下,没多一分也没少一厘。
李爱过和李建业都曾经对此抱怨,觉得这就是多此一举,自欺欺人。可李富贵依旧每年都让他们去问候,也等着本房的晚辈来问候自己。
李彩燕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来了。她的爸爸李功明和李富贵是亲兄弟,虽说出嫁了,但还同村,所以每年她都有来给李富贵夫妻拜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她是一个人来,她的幺妹“疯女”李倩茹只身走进大山,至今下落不明。
也许是过年的时节,加上想起了李倩茹,李富贵对李彩燕的态度缓和了许多。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亲侄女。
李彩燕没有带东西来,但李富贵父子肯定不会介意。往年她都是带一些猪身上的东西,敷衍的味道更浓,反倒不见诚意。此次空手而来,倒是显得自然了许多。
“叔,大哥,二哥。”李彩燕轻声喊道。她的声音和过去一样柔和,却少了过去的那股媚意。
&nb
第86章 有些罪未必可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