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8章 猎狗与兔子合谋[1/2页]

牛生最后一梦 余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家村的春茶价格被罗庆春锁定在七十五元,茶农们都很高兴,恨不能把茶树连根拔起。周围一些村子的茶农听说了,纷纷骑着摩托或者开着车赶来。罗庆春也真是下了决心,来多少他收多少。
      不过他也不是一点要求都没有。庆春堂里有专门的品茶师,所有茶叶在上秤之前必须由他们先看过、闻过、喝过。看是看茶的品相。茶叶是用嫩叶炒制的,如果采茶时采得太低,就会把一些老叶也采回去。老叶韧性不好,炒制出来是泛黄的细碎黄叶,而嫩叶韧性好,揉捻不易碎,炒出来是长条的灰黑色茶肉。
      闻是闻茶的香味。闻的方法也简单,用手捧起一些茶放到嘴边,“呼”一口热气,再嗅一嗅。好的茶,开袋就能闻见香味,“呼”热气是让茶受热,让香气更足。但香味不是越足越好,考校的是炒茶人对火候的掌控,茶要香,但不能香到有焦味。
      喝自然就是喝茶汤了,喝之前还得重复看和闻。此时看的是茶汤的成色,主要的标准是澄澈见底。闻的是茶汤散发的香气,算是对之前闻香的补充。最后才是喝,检查是否有异味,考校入口的感受。好茶必然是入口微涩,而香气瞬间盈满口腔,明明没有闻到香气,但又好像香气正飘进鼻子里。随着茶汤入喉,一股回甘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地升起,茶叶的香味停留在口齿间。
      李家村没有不喝茶的人家,但很少有喝春茶的人家。春茶好喝,大多数人都舍不得,宁愿用一斤春茶换几斤猪肉。反倒是少数不种茶的人家,像李天星,他就只喝春茶。这大概也是他在村里很少朋友的原因之一,谁家也拿不出春茶来招待他。
      李建业倒是舍得,自从他种茶开始,他就坚持要喝自己种的最好的茶叶。不过他还是留了好几种茶叶在家,不同的客人来,他也会看人“放茶叶”。
      春茶值钱,自然也就会有村民为了多卖些钱而弄虚作假。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拿去年的夏茶和秋茶与今年的春茶混在一起,以次充好。这种作假,单从看和闻都比较难分辨,但只要一喝就会露馅。不同季节的茶泡出来的茶汤会有不同的味道和层次,瞒不过品茶师和“老茶鬼”。
      第二种作假是在采茶(割茶)时,故意将老叶和茶梗加进去,炒制好后也不加以精挑细选。老叶很影响茶叶的品相,口感也不好。好些人家舍不得喝春茶,就喝春茶里挑出来的老叶。茶梗是茶树抽发的新枝,味苦,极少量的茶梗能丰富茶叶的香味,但多了就影响品相和口感。最主要的是茶梗比茶叶重许多。
      罗庆春把春茶价格抬高到七十五元,村民们不知道是以后都这个价格,还是仅仅是今年这样,不少村民便动了坏心思。开始那几天,罗庆春还没请来品茶师,村民们送去庆春堂多少茶叶,通通上秤。估计是发现了有村民弄虚作假,才连夜请来了品茶师把关。
      被品茶师认定为不合格的茶叶,庆春堂的工作人员是不收的。被拒收的村民们自然不满,一开始只是辩解,自己的茶叶觉得没有问题,自己也绝不是会弄虚作假的人。无法说服工作人员,那些村民便开始指责那些品茶师,说他们不称职,不懂茶。奈何那些品茶师是罗庆春请来的,根本不在乎村民们的指责,庆春堂的工作人员更清楚谁是给他们发工资的老板。
      辩解不行,指责也不行,看着卖不出去的茶叶,那些作假的村民彻底没了脾气,开始哀求工作人员通融一下,甚至愿意降低价格。还有些村民找品茶师和工作人员商量,只要把茶叶收了,愿意给他们分钱。饶是如此,庆春堂的品茶师和工作人员仍旧不为所动。到最后那些村民们只能骂骂咧咧地扛着茶叶回家去。
      本以为有人作假被发现吃瘪了,其他村民会收敛一些,本本分分做茶。然而每一天总还是会有村民“明知故犯”。有的村民还耍起了小聪明,要么是把次品装在袋子的底部,要么是只在其中一些茶叶中掺假。比如扛来三包茶

第138章 猎狗与兔子合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