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赵太炎心生欢喜的是一直传言要入京的王黼还没有走,在下午的时候赵太炎将一封投帖递给了王黼的门房。
王黼此时不算是名士,远不是十年后那个从通议大夫连跳八级到少宰,做了大宋开国以来第一升官速度的徽宗宠臣。
现在的王黼不过是一州的九品学正,虽然不乏有学子来拜访,但正式投诗帖的还是第一个。
门房将投帖送到了里面,不久之后赵太炎就看到王黼满脸笑意的走了出来。
“我说是哪个才华横溢的后生过来了,原来是你这个小家伙!不过你将如此好诗投递给我,不怕明珠暗投吗?”
赵太炎施礼道:“学生只怕大人对我看不上,因为在我心中大人之才足胜政事堂的诸位相公,相信不久之后大人就会一飞冲天了!”
王黼风姿俊美,善于逢迎,当然也喜欢听人逢迎,得赵太炎如此称赞,王黼笑道:“太炎真是会说笑,我不过是一个九品学正,何德何能与政事堂诸公相比?”
赵太炎自信道:“大人岂不闻学生宿慧之名,以学生看来,大人十年之内比宣麻拜相!”
看着赵太炎信誓旦旦的说着,近期因为想附和徽宗而修道学的王黼觉得真像是有那么回事一般。
赵太炎虽然不知道王黼以后到底有没有拜相,但脑中既然此人名那么就不是一个小人物。
眼见赵太炎对自己好像信奉的很,王黼笑了笑,没有纠缠下去,反而道:“莫非太炎是想来州学吗?”
赵太炎有些羞涩的笑了笑道:“太炎固然想来州学,不过还不算迫切。如今来找大人,却是带着满身的铜臭味来的!”
王黼稍稍皱了眉道:“此言何解?”
赵太炎道:“先前因为父亲想让学生自立门户,是以学生就从家里搬了出去。
出去之后发现独居郓城也是大不易,是以用书中古法与同学一起酿出来一种白酒。
这种白酒香气浓郁,入口醇厚,学生得意忘形之间没办买扑就将此酒摆入了同学的客栈,因此受到了酒务的查办。
其实同窗的老人也曾去找酒务,只是酒务喜爱走亲访友,是以一直没找到。
现在酒务有了知县的撑腰,一直要捣毁我们的酿酒作坊,学生没有办法,只好问问大人能不能帮帮学生?”
王黼问道:“你父亲身为县丞,这点办法也没有吗?”
赵太炎苦笑道:“父亲上有知县,下有小吏,权力基本上被架空,根本没有插手县务的可能。
听说乌知县与何相公关系匪浅,而您也颇得何相公的赏识,是以学生……”
王黼为难道:“这乌风我也有所耳闻,不是好相与之人,恐怕是难以和解。不过州里的都酒务与我却是相熟,为了这一首好诗,我也得相助你这一次!”
赵太炎大喜,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瓷瓶道:“这是学生酿的酒,您尝一口?”
王黼接过小瓷瓶轻轻尝了一口,皱眉道:“好烈的酒!我从没见过如此烈酒!”
第五十一章投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