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炎一听小燕子这么一说,不就是两宋之交的绝代婉约李清照吗?
乍听李清照之名,赵太炎颇有些激动的道:“不知这位李三瘦芳龄几何?”
小燕子笑道:“人家李三瘦可是礼部员外郎之女,数年前嫁给了崇宁时的赵相公之子赵明诚为妻。只是去年的时候,清宪公去世,因为恶了蔡太师,是以离开了京师。”
赵太炎叹了一口气,李清照也是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才女,只可惜遇人不淑,嫁了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孕不育男子赵明诚。以后也是个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可怜人。
小燕子不知赵太炎的心思,缅怀了自己崇敬的女词人后就道:“也请写出这首卜算子的大才上楼与娘子叙话!”
这首诗当然是赵太炎写出来的,只不过赵太炎点了点崔祯的肋骨,使崔祯不可抑制的站了起来。
崔祯愕然的看着赵太炎,赵太炎悄声道:“我还小,不懂风情,你且去替我看一看!”
小燕子还在上面催,赵太炎又挤眉弄眼的,这让崔祯红着脸就走了上去。
李洪看到崔祯上去不悦的道:“这崔十一郎脸皮也太厚,刚才明明没动笔却也要上去,真是羞煞我也!”
赵太炎呵呵一笑道:“有本事你也上去呀,只是可惜崔九郎只作出了一手好诗。不过你们也有机会,等下次的时候请人捉刀代笔就行!”
王良哼道:“我们可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像某人,仗着州官撑腰就肆意妄为,看不起同窗还不敬师长!”
有些彪悍的青年男子哼道:“我张五郎平生最爱结交好友,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装清高。这样的人若是让我遇上,他绝对没有好下场。”
赵太炎呵呵一笑道:“听说济州年轻一代的学子以崔九郎为马首是瞻,从来都看不上外地的学子。但凡有谁想出头,必受群起而攻之。
这种局面让晁学士也一度很心痛,是以在州学之外的大佛寺有意考察来往学子,伺机收入门下培养。
你们这样本地人嫉贤妒能,致使济州文风涣散,难怪自晁学士之后,济州再没有人堂堂正正的中了进士回来!”
赵太炎这句话算是捅了马蜂窝,济州作为京东西路的极尽繁华之地,也捧出了不少才子。
只是这些才子除了在本州耀武扬威之外,一旦到了京师就泯然众人,这让在京师围观的济州党很痛心。
考不中进士,有没有治世能力,那就缺少上升的途经。至今为止,济州最大的官还是晁补之的六品礼部郎中。
若不是党祸,晁补之的官位可能更高。也因为党祸,济州的学子一般不欲和晁补之牵扯太深,这让想教书育人的晁补之深受打击。
济州的本地人确实颇为团结,崔九郎的叔父崔迈在京为殿中侍御使。
时常跟着御史中丞石公弼冲锋陷阵,颇得石公弼的赏识。而石公弼是道君扶植起来与蔡京打对手戏的战斗力,省着蔡京大权独揽。
&n
第八十七章争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