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三章发解试[1/2页]

客宋 纸上谈八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光如水,不舍昼夜,转眼之间济州最大的一向盛典,发解试开始了。
      北宋的发解试虽然考点多,考生也多,但发展到徽宗时期也已经建立起媲美后世的包括主试官,封弥官,誊录官,监试官,对读官,监门官,点验试卷官在内的完整考官体系。
      每当发解试开始时,为了防止考官与考生之间有联系,是以由各路转运使统一配备考官。
      有时候转运使司会下方考官,有时候从各州换人做考官。而且一旦确定了考官,这些考官就会被实行锁院制度,严禁考官内外交通。
      济州府因为晁补之的存在,是以京东西路转运使张傅并没有委派他人,更没有用济州主官。
      张傅办事精明强干,不属于朝中任何一党。也正因如此,本来在京担任判吏部留内铨,进升三司度支副使的他请求外放。
      蔡京也希望这个中间派离开,是以奏请张傅升太长少卿、应天府知府。
      不久后任右谏议大夫,调往青州,升给事中,郓州知州,现在又任应天府知府,担任监司。
      张傅办事认真,每次上任都要审核复查簿册,揭发欺瞒作弊,州县中的官吏都怕他,是个强势的能吏。
      宋代诸州府的发解名额是十取其一,不似国子监开封府可以十取其三的名额多。
      济州能够有资格参加发解试的不在少数,光是州学之中就有二百余人。再加上各县还可以推荐一些名额,是以这次济州就有将近三百人参加发解试。
      三百人参加发解试,其中可以获得发解资格的不过是有三十人。
      北宋徽宗大观二年,戊子年,九月十四日是个黄道吉日,正是发解试开始的日子。
      赵太炎汇合了崔祯等州学生,本来崔抟一手遮天的孤立了赵太炎。
      不过当赵太炎在中秋诗宴一鸣惊人后,州学生,特别是赵太炎的同窗们,已经和赵太炎渐渐的熟络了起来。
      有了县里开具的身份证明,再加上五个州学生的联保,赵太炎顺利进入了州学的大门。
      在进入考场前还有监门官进行搜身,只不过北宋后期考场之上已经不太严格,监门官不过是例行公事。
      就赵太炎所知,考生之中夹带蝇书的也不在少数,不过赵太炎也没心情揭穿。
      以自己过目不忘的能力,再加上晁补之这一个月来的细心教导,赵太炎自觉已经掌握了考试的要领。
      其实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无论是多么难的考试,都难不住真正的天才。
      领到了自己号舍牌之后,赵太炎一看自己的号舍位置真不太理想。
      一排排的号舍在中间的位置是颇佳的,因为两头的号舍一头靠近便厕,可谓臭气熏天。另一头靠近火舍,因为要连考三天,吃喝拉撒都要在此解决。
      州里当然要派火头军来为考生们做饭送饭,锅碗瓢盆的一起动,当然会影响考生的思绪。
      赵太炎的号舍就在火舍旁边,纵然火头军们动作尽

第九十三章发解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