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应天府是靠东京汴梁城最近的一个陪都,这里水陆交通便利。
特别是水运,乃是通往东南之咽喉要地,过往的商贾云集,物产丰富,不过应天府最为出名的当是被升为国子监的应天学府。
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
庆历三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片灯红酒绿。
想一想身处灯红酒绿中的学生们一般会怎样,肯定大多禁不起诱惑,败坏了学业。
而应天府书院偏偏培养出了诸如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等后来都成为台阁重臣的著名人物。
若说这些人物不显于历史,但当范仲淹在受晏殊之情主持应天府书院后。
仅仅一年的时间,应天府书院学生王尧臣、赵?分别中得状元和探花。
范仲淹向来以\"以天下为己任\",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以\"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的博大胸怀,为北宋培养大批人才。
如王尧臣、赵?、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史载有\"宋人以文学有声于场屋者,多其所教也\"。于是,\"天下庠序,视此而兴\"。
南京国子监的监丞冯表与韩坤乃是同科进士,也是相当要好的朋友。
赵太炎按照韩坤的指引想先找到冯表了解了解锁厅试的情况,以便应对。
其实赵太炎的怀中还有晁补之给国子监祭酒的信,只是好多话国子祭酒是不会对自己说的。
在参观南京国子监的同时赵太炎询问了几个监生,终于得到了冯表的办公所在。
南京国子监一般都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待人办事都傲娇的很,这让赵太炎暗自腹诽,觉得都是一群得意忘形的乡巴佬。
当赵太炎将介绍信交给冯表的时候,冯表看了看赵太炎道:“果然是人中之龙,一表人才呐!”
赵太炎谦虚道:“大人过誉了,学生不及大人人表之万一!”
冯表的字为表,为国子监丞是为人师表,赵太炎的马屁拍的冯表很高兴。
看着冯表捋着一撮胡子,赵太炎想到了韩坤说冯表与天子门生三元及第的冯京冯当世有些关系。
冯京是三元及第,也是富弼的女婿。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也颇为傲气,以至于从韩琦到王安石都与之不和。
富家的后辈和冯京的后辈都没有太大的出息,是以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为冯京的侄孙,冯表辛苦中了进士,多年后才熬到了八品的国子监丞。
所幸冯表进士出身,算是个京官。若是在东京,正八品的官员已经可以在早朝中占了末尾的位置。
第九十七章应天学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