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炎自在如梦大家的房间中听了一曲自己所作的鹊桥仙后就决意不在想什么美事,事有轻重缓急,如今还是准备策论才是万全之策。
锁厅试虽是锁在官厅考试之意,不过国子监里的考场完备,是以此次考试还是在国子监进行。
京东西路转运使,应天府的知府张傅亲自为主考官,国子监的祭酒侯蒙为同主考官。
整个京东西路参加锁厅试的不过五十余人,其中可以录取十人。
锁厅试虽然比不上发解试严格,而且考官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若没有一点真才实学,等到省试露馅,那么相关人员都会受牵连。
再一次考试,赵太炎的心情放轻松了许多。锁厅试与发解试所考内容并无区别,而且内容相对不那么生僻,甚至连吃住都要比发解试好上许多。
试经义对赵太炎仍是小菜一碟,唯有看到策问时赵太炎才有些头痛。
策问的第一题是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
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启;樵苏海畔,东郊不开。
方议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
眷言筹画,兹理何从?
这主要是说如何通过外交努力,与边境的藩虏罢战息兵。这道题既考察考生对国家军事和外交的关心和了解程度,也能看出考生处理国家大事的实际能力。
在赵太炎心中,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一直深深的记在脑海里,是以外交来解决西夏或是辽甚至是金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特别是不知几年后,大宋企图联合完颜部灭大辽的想法就完全不可取的。
唇亡齿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宋军连已经腐败的辽军都打不败,更何况是强盛的宋军。
是以赵太炎虽然想写利用外交消弥战争,但下笔时却忍不住写下了弱国无外交!
纵然如此,待一连考了三天之后,赵太炎也是觉得头昏脑胀,肾都虚了。
考试过后,赵太炎觉得其他人的状态并不比自己好,大多数都是愁眉苦脸。
赵太炎回到国子监弄到了一盆热水,洗过之后就酣睡了起来。
这一场大睡等赵太炎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这还是生物钟的提醒,因为赵太炎每天早晨都是有练功的。
自从开始习武之后,赵太炎对练功没有丝毫的松懈。因为赵太炎知道只要对自己放松了一天,那么就会有两天三天。
人对自己要求起来很难,放松起来却很容易。晨起散步的国子监祭酒侯蒙偶然之间看到了赵太炎,好奇的走了过去。
侯蒙看着赵太炎有些眼熟,赵太炎当然知道这位老者就自己同主考官,也是北宋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
是以结束了拳势行礼道:“学生赵太炎见过大宗师!”
第一百章锁厅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