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炎当即把因诬陷作弊而耽误了发解试的事情说了一遍,这种事是关系到士子的切身利益。
当在场的士子们听过之后,并问了济州的几个士子。济州的几个士子当然不敢犯众怒,却又不想得罪王良和背后的崔抟,只能含糊其辞。
士子们都不是蠢货,听得出来赵太炎肯定是受到了王良的好友迫害,甚至里面也有王良的影子。
一个国字脸的士子正色道:“原来现在的济州风气是这般的不好,怪不得自晁学士等人的繁华过后就是一片凋零。
在下徽州胡舜陟,见过兄台。兄台受委屈了,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这一看就像是个正直的没受过世道摧残的士子,赵太炎对这样的年轻人也很欣赏,礼貌的回道:“在下赵太炎,见过胡兄!”
胡舜陟问道:“赵兄既然被取消了发解试,现在……”
赵太炎明白胡舜陟的意思,回道:“在下所幸在破梁山贼寇中立了些微薄功劳,官家赏赐了在下将仕?,是以在下赶上了锁厅试!”
胡舜陟恍然大悟,道:“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想到赵兄还是文武全才,我看你年纪不算大……”
赵太炎呵呵一笑,对着旁边的桌子用力一拍,鸡翅木做的桌子竟然直接碎成了一片。
胡舜陟等人骇然的看着赵太炎,赵太炎笑道:“其实我自幼习武,学文不过在这几年之内!”
有士子带着异样的口音道:“几年就可以通过发解试吗?”
赵太炎看着这位不似中原容貌的士子道:“在下有过目不忘之能,是以学习的要快一些!”
过目不忘是士子们最想获得的一个技能,但也是不可能获得的一个技能。
根据记载,古往今来可以过目不忘者倒也不在少数,东汉时的思想家王充,年轻时看书,“一见即能诵忆”。三国魏时的王粲,能“过目不忘”。
但这些都在历史之中,谁也没见过真人可以过目不忘。这个士子道:“兄台休要诓骗我一个化外人?”
赵太炎好奇道:“这位兄台是哪里人?”
这个士子道:“在下儋州符确!”
赵太炎听得儋州二字觉得有些耳熟,胡舜陟道:“莫非是苏学士所去过的儋州?”
苏轼在惠州时颇为洒脱,因一首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而引起了曾经的好友,如今的政敌,也就是宰执章??募岛蕖
章??蛩臻?肿诱埃??越?臻?崛チ寺晕⑾嗨频馁僦荨K臻?谫僦莩跏币怨?勘紊恚??磕昃檬?蓿?掠晔币灰谷?ā
当地官吏张中景仰东坡,派人稍加修葺,当局得知,将东坡逐出,并追究了张中的责任。
后来苏轼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虽然当局严禁官员亲近苏轼,但不少子弟慕名而来。而苏轼常常来者不拒,通过讲学明道以使整个琼州教化日兴。
元符三年时
第一百一十二章苏门士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