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炎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思索,众士子都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对赵太炎所说觉得有道理,又觉得没道理。
这时杨时从宫里走了出来道:“诸位学生,我是太学祭酒杨时。
刚才蔡京已经上书辞去太师之职,而且蔡京在辞去太师之前还有一封奏折是奏请恩科,明年春闺取贡士名额最少增加一百人!”
杨时的两个消息点燃了整个太学生,看着前方激动的陈朝老和陈东,杨时很是不忍心告诉这两个学生,朝廷是不会让带头闹事的学生参加科举的,否则朝廷威严何在!
听着杨时过来劝导,赵太炎松了一口气。也幸亏是在宋朝,不会以言获罪。
换了明太祖那样的,如此多的学子聚在宣德门外,不杀个干干净净是不会罢休的。
既然杨时出来调停,赵太炎搓了搓手道:“现在好了,蔡京辞官,科举名额增加,真是最好不过的结果。这天寒地冻的,我们还是回顺风会所再谈一谈这天下大事吧!”
这时陈东问道:“祭酒,蔡京身兼多职,去了太师恐怕还有他职吧?”
杨时道:“此事非尔等所知,现在也不要再次聚集,否则朝廷定会削去你们学籍!”
太学生一听削去学籍就害怕了,好不容易成了文化人,千万不能失了立身之本呀!
陈东陈朝老的同窗们也顾不得两人,纷纷告辞而去。杨时看着倔强的陈朝老陈东道:“现在已是最好的结果,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慢慢积累吧!”
这一天成了太学士子和赶考的学子们最津津乐道的一天,每个人都在讨论着这场胜利。
到了傍晚的时候,何执中回到了家中高兴的道:“去将那个崔家子请来,今天一计已让陛下心中疑虑,再添一把火,蔡京的圣眷恐怕就要失去了!”
不同于何执中的兴奋,蔡京回到家却是一脸的阴沉。蔡绦前来迎道:“父亲大人,儿子无能,不能阻太学生前往宣德门请愿!”
蔡京看着蔡绦,眼中有些温柔,诸子之中属蔡绦最具才情,没给自己丢人。
蔡京安慰的拍了拍蔡绦的肩膀道:“太学生算什么,可虑者唯何执中。何执中此人外和内嫉,仗着官家撑腰对老夫颇多不敬。今日不知从哪里得来的奸计,竟是生生捧杀了老夫!”
蔡绦担忧的道:“那么父亲大人,这次您会致仕吗?”
蔡京拂着一把胡子道:“很难说!”
蔡绦一听,犹豫的道:“父亲大人可还记得前阵济州的蔡堂兄的报捷文书提到了一个叫做赵太炎的学子?”
蔡京道:“当然,你堂兄不过是一介庸才。能够剿灭梁山贼寇肯定是借助了那个学子的力,否则也不会将那个学子并列头等功,你见到他了?”
蔡绦点头道:“此人年方十三,天资高绝,出口成章,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
最重要的是他对时事有很准确的看法,而且赞成新法,他告知我您这次很有可能致仕。
但是只要官家需要就绝对能够东山再起,而且他说他胸中有百万策,愿献给父亲!”
&nb
第一百一十九章蔡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