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七章杨惟忠[1/2页]

客宋 纸上谈八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赵太公那里了解了西军情况之后,赵太炎知道西军之中也是暗流涌动。
      徽宗皇帝并不是一个昏君,他虽然贪图享乐好大喜功,有着种种不属于明君的作为。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是合格的,因为他可以牢牢把握着国家的大权。
      西军经过近百年与西夏的对峙,渐渐的成了一个威胁大宋江山的庞然大物。
      为了不重蹈武人乱国的政治,确保大宋江山永固。历代宋帝没少在西军之中下功夫,以文官制衡武将,到了徽宗时候更是启用了不少宦官,童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作为天命之子,就应该有扫平一切障碍的信心!
      带着莫名的信心,赵太炎真正踏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泾原路辖泾州、原州、渭州、仪州、西安州,德顺军、镇戎军和怀德军,共是五州三军。
      赵太炎对位于渭州的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杨惟忠很感兴趣,因为这杨惟忠确实是个传奇,杨惟忠的身份特殊,这是一个蕃人!
      一个蕃人能够身登高位,掌握一路大权,这说明这个蕃人立下了泼天功劳。
      事实也是如此,宋哲宗元?时,杨惟忠以蕃人身份于环州参军,因功先后担任大顺城蕃兵指挥使、蕃落上军第一指挥指挥使。
      元符元年任平夏城兵马都监,泾原路十二将副将,时夏人数十万大军复攻平夏城,康炯镇守城墙,却之。
      十一月,夏人嵬名阿埋、昧勒都捕来攻,康炯擒之以及夏众数千,杨惟忠乘胜追击。
      与知平夏城事兼泾原路第十一将郭成、第十二将折可适攻取天都山,杨惟忠率部率先攻占天都山,并于山阴建都天砦。
      杨惟忠破敌有功,升为仪鸾使,泾原路副钤辖,泾原路十二将主将。
      宋哲宗元符二年夏,宋朝动员十万大军北伐时,杨惟忠任前军统制,率部北攻,杨惟忠出兵奇袭萧关,一战而下,将夏人逐往兜岭以北。
      八月,杨惟忠占领夏行宫南牟会城,官家赐名安西城,升西安州。战功累官升任皇城使,雍州刺史,安西州延边安抚副使兼通判安西州军州事。
      所以说现在赵太炎任职的西安州和种师道任职的怀德军那都是杨惟忠这个前辈打下来的,后来杨惟忠因攻占夏国赏移口,割踏砦,折姜会等要地,为童贯举荐成了泾原路经略使,成为了蕃人的一个传奇!
      杨惟忠对西安州影响甚深,若想立足西安州也少不了杨惟忠的支持。
      当赵太炎到了经略使司衙门,向守卫的兵丁禀明自己的身份后,在兵丁诧异的眼神中被引入了官厅等候。
      本来赵太炎以为作为一路经略,杨惟忠为了自己的威严怎么也要凉上赵太炎一阵。
      只是没有想到屁股还没捂热椅子,外面就想起了豪迈的笑声,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
      在笑声中赵太炎听到了来人绝对非同一般,来者是一个长相粗犷的地道高原汉子,特别是那张黑里透

第一百六十七章杨惟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