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四章民生[1/2页]

客宋 纸上谈八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为一地经略,赵太炎最想掌握的就是军权。以自己的能力影响不了强大的文官系统,更影响不了一个任性的皇帝。
      自己能够作出的改变有限,为了不过早的引起群起而攻之,就必须小心使用自己的权利。
      在掌握了军权之后,就是民政。赵太炎不会过多的插手财赋之事,不过陕西之地民生凋敝的事却不忍不管。
      陕西之地十户九寡,杨家将寡妇一大堆这种情况在陕西实在是不罕见。
      常年的战争中,无论是胜仗还是败仗,总要有陕西子弟死去。
      没有男人的日子,女人也不好过。像曲端吴?吴?都是父亲战死,由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这样的家庭妇女其实最适合纺织业,家乡的棉纺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缺的却是棉花。
      为此赵太炎下令渭州的州县试种棉花,并且承诺会以高于粮食十倍的价格收棉花。
      十倍之利足以让商人为之疯狂,从来没有种过棉花的渭州之地为了棉花而动员了起来。
      赵太炎从刘家庄请了百十个棉花种植专家深入各县镇普及棉花种植技术,小容娘还带着安西城的徒弟们在渭州开了一家棉纺厂。
      棉花的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虽然有些复杂,但绝对要比丝绸简单。
      而丝绸纵然好看,却远不如棉制衣服穿的舒服。赵太炎向来穿的都是容娘亲手做的棉衣,穿上棉衣的感觉就是温馨。
      而李师师却极为讨厌棉衣,甚至是看到了赵太炎的欣喜就在小嘴上挂起了油葫芦。
      赵太炎当然知道李师师的小心思,是以在积极的撮合容娘与军中青年将军们的关系,好让李师师放心。
      没有战事的日子里,赵太炎过日子的节奏就渐渐缓了下来。又是新的一年,新的一年徽宗皇帝改大观年号为政和,政和自是政通人和。
      当赵太炎听到政和这个年号时冷笑了几声,身边的李师师素知赵太炎,也讥笑道:“如今满朝文武难道看不出这天下已是民怨四起吗?竟敢称政和,这究竟是在糊弄谁呢?”
      赵太炎冷笑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花。徽宗皇帝一心沉浸在自己的文治武功中不可自拔,朝中诸公为了自己的地位当然要粉饰太平。当然我也不能鄙视他们,毕竟我也是他们之中的其中一员而已!”
      眼见着赵太炎面容苦涩,李师师安慰道:“你哪里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官人才是心系天下的人,只是不为诸人知晓而已。终有一天,您的所作所为会受到诸人的赞赏!”
      政通人和的年代,徽宗皇帝在满朝文武的恭维下已经有所飘飘然。
      童贯在回京领枢密院事后就一直积极发挥自己的带兵作用,甚至向徽宗皇帝提起了燕云十六州。
      徽宗皇帝对收复燕云十六州从此以后有了一些想法,现在对西夏的战役已经超越了父兄的成就,若能再超越老祖宗,那人生就完美了。
      因为过年的时候,赵太炎进献了一份厚礼,是以徽宗皇帝在注视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民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