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炎在府中连续过了三天天子呼来不出府的生活之后,就迎来了一脸苦笑的梁师成。
梁师成的地位在短短的四年中已经今非昔比,论起来,梁师成如今的权力还要大过名声在外的赵太炎。
只不过越爬越高的两人因为李师师之事,本来还算融洽的关系变得疏离起来。
徽宗作为皇帝可谓富有四海,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对于想要得到的东西,一般都是志在必得。光一个花石纲若不是方腊提前起义,那么还要继续祸害江南百姓。
梁师成作为徽宗的近侍,都是想徽宗若想,急徽宗所急,由此才获得了徽宗皇帝的信赖。
按照梁师成的想法,区区一个侍女献给徽宗皇帝就可以得到徽宗皇帝更高的恩赏,何乐而不为。
是以梁师成本来也是本着为赵太炎着想的意思,想替赵太炎将李师师献出去。
谁知道一个小小侍女对赵太炎来说竟是禁脔,只是因为一个侍女就敢和徽宗皇帝宣战,这实在是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
按照刘正夫范致虚等人的说法就是称赞赵太炎极有风骨,在梁师成看来什么文人风骨,就是有病。
对于有病的人,梁师成当然要远离。不过任谁也没有想到,丰亨豫大的大宋竟突然出现了极大的危机。
西北战场急转急下,号称天生神将的刘法竟然会被西夏取走首级。
熙河路兵马因此一败再败,童贯都吓的快要缩回永兴军了。好在熙河众将依托坚固的城寨将没有多少粮草的西夏军逼了回去,否则多年的战果就毁于一旦。
这还不算是最紧急的,最为紧急的就是江南之乱动摇了大宋统治的基础。
若是失去了东南半壁江山,那么整个北方就没有多余的赋税可以供应,最终就会崩溃。
本来徽宗和满朝文武觉得区区流民,以谭缜和刘延庆还不是手到擒来。
事实证明徽宗皇帝和满朝文武都错了,方腊及其魔军有些十分顽强的战斗意志,而且官军不得民心,可以说寸步难行。
眼看着江南不保,朝廷将要崩溃,这时候满朝文武想起了天纵之才的赵太炎,觉得以赵太炎的战绩,或许就可以成为大宋的救命稻草。
这时候本来还在闲置中的赵太炎顿时成为了大宋权贵的救星,连徽宗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也不得已重新启用并重用赵太炎。
赵太炎不负众望的在一个月内就平定了江南乱局,将方腊等首领押解入京,让众文武皆松了一口气。
这样不负众望的赵太炎的崛起之势无可阻挡,梁师成回想起赵太炎的少年之路,心中竟隐隐有些恐惧。
为什么赵太炎总是可以化险为夷,为什么赵太炎总是绝处逢生,莫非赵太炎才是得上天垂青的气运之子。
一个人若是得天助,那么人力几无可战胜。常年随着徽宗修道,纵然梁师成不信道,
第三百一十八章劝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