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徽宗皇帝的问话,其实王黼等人也很头疼。大宋的财政确实已经不堪重负,因为收复燕云之地,王黼巧立名目的去收税,已经让自己刚得到不久的贤相之称彻底丢进了粪坑。
想要经营燕云之地,恐怕还需要巨量的钱粮。燕云之地连遭战乱,基本上颗粒无收。而国内因为西北的地震也需要赈济,偏偏因为南方的洪水导致了粮食的减产。
国事艰难,王黼接任了太宰之后才知道蔡京这个糊裱匠也是相当不容易。
作为太宰,绝对不能说自己没有办法,是以王黼道:“赵枢相刚刚从燕地回来,对燕地比较了解。而且赵枢相还有财神之称,或可解燕地困局!”
徽宗皇帝一脸期待的看着赵太炎,也觉得没有什么可以难倒赵太炎。
赵太炎很无奈的一笑,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听说我朝今年的赋税已经见底,连官员的俸禄都很艰难啊!”
王黼叹道:“自我上任以来,裁汰冗官,对远郡使、横班官的俸禄减半,茶盐钞法不再比较,对富户的科抑一律蠲除。
以此为朝廷省下了一笔钱粮,还让富户多缴纳了不少钱粮。不过如今天灾不断,战事频发,处处都是用钱之地。赵枢相既为财神,千万不可吝啬啊!”
赵太炎微微一笑,道:“原来太宰是想打土豪吗?若是想打土豪,那么我还是坚持以前我所提议的重新丈量土地,实施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法。唯有如此,方可立万世之基!”
众人一听官绅一体纳粮都有些我疼,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兼并之家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
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的税敛和差役,有人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
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的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这让宋朝的赋税日渐减少。
除却免税,免役更为可怕。除却官绅,凡是定为一等户的都要为朝廷负责督催官府赋税,运送官物,常常是轮完一轮就被压榨的家破人亡。
第三等户轮差弓手,第四等或第五等户轮差壮丁。第三、四、五等户还轮差斗子、掏子、栏头、秤子、拣子、库子等役。
上等户常因职役过于繁重,千方百计逃避,将负担转嫁给下等户乃至客户。
夫役是自耕农、佃农负担的无偿劳役,如修浚河道、营建土木、运输官物等。
夫役一般按人丁户口科差,但官户享有免役特权。实际有些上户采用诡名寄产或诡名挟佃的办法,把全部或大部田产诡称献纳于僧寺、道院,或者假立契书,诡称典卖给官户,负担夫役的是下户。
中、下户以及客户为了避免重负,有的去为商贾、僧道,有的逃亡佣作。
所以大宋发展到现在,官户和上等户有了逃避赋税的成熟办法,而中下户被逼的四处流亡,以至于收得的赋税越来越少。
想要增加税收就必须改革赋税制度,
第三百八十九章小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