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九十章枢密院[1/2页]

客宋 纸上谈八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除却郑居中的枢密同知之外,枢密院都承旨是孙傅和吴敏,与赵太炎并无交集。
      而枢密院下辖的十二房中的副都承旨中有赵太炎的两位熟识,跟随赵太炎收复燕云的刘?和种溪分别为掌北面房和河西房的正六品的副都承旨。
      从八品阁门诋候到六品的枢密院副都承旨,这一方面是徽宗安抚刘?种溪在整顿禁军后的被勋贵打压,另一方面就是酬收燕云之功。
      能够再次在赵太炎手下任职,刘?种溪眼中充满了兴奋。赵太炎虽然不是西军中人,却是以西军起家。
      而且赵家的二子如今就在西安州扎根,赵太炎的诸多命脉级的产业也都在陕西生根发芽,是以赵太炎就是同道中人。
      两人在同道中人的手下整顿禁军,虽然事后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压。
      但有西军将门的庇佑,倒也没受太多的委屈,反而是在朝野之中获得了一定的声望。
      而在收复燕云之地后,两人以功而为徽宗皇帝赐进士出身,从而成为了一名超然一等的文官,枢密院副都承旨!
      正六品的枢密院副都承旨对西军将门子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两人想去西军转为武职,那么最少也是一路五品武职的钤辖!
      这一切都是赵太炎带来的,两人相信只要跟着赵太炎就可以有一条走上人生巅峰的大道。
      赵太炎在见过了诸房之后,就直接雷厉风行的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议题自然就是组建远扬船队收购物美价廉的粮食。
      作为枢密使的第一号命令,虽然大多数人并不以为然,但也不敢轻视。
      当赵太炎提出以朝廷的名义组建远洋船队的时候,唯有孙傅问了问所需钱粮该如何解决。
      赵太炎说了一句自费之后,枢密院的众人顿时面面相觑。郑居中不禁问道:“枢相,据我所知,官船的造价不菲,但通常只在江河通行。若是让兵卒们自费出海,恐怕无人愿往吧?”
      赵太炎自信道:“今时不同往日,朝廷财政困难才有出海购粮之举。我既然要为朝廷分忧,那么自然不能让朝廷过多耗费钱粮!
      我意以南方商船为骨干,调集官船组建南洋船队。南洋各国不服王化者甚多,南洋船队可为商船保驾护航,而商船需要支付南洋船队所需钱粮!”
      孙傅犹疑道:“如此可行吗?会不会引起商船的反对?要知道凡是有能力出海的商船背后都是沿海大族!”
      郑居中非常认同赵太炎的能力,道:“听闻杭州秀州等地远洋船队皆是枢相所支持的,枢相对此自然是了解的。此事不必再议,枢相但凡吩咐便是!”
      久居枢密院的郑居中说话还是有几分威信的,听完之后众人皆表示没有异议。
      其实众人想一想,此事跟自己的关系又不大,得罪人的事还是不要干的好。
      见众人没有异议,赵太炎一笑。虽然自己牵头组建了东海船队和南海船队,但是受朝廷规格限制,一直不能装备大宋顶尖技术的官船,而且船坞也不向众人开放。
      但有了官面上的身份,大宋的顶尖造

第三百九十章枢密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