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太炎的印象中,元朝的忽必烈在灭掉了南宋,横扫欧亚之后,为了证明元朝的中国正统性,就把目光移到了茫茫大海上的日本列岛上。
在中原强大的时候,高丽日本等周边国家都前来朝贡,忽必烈也是这么想的。
本来忽必烈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派出使者招降日本,不料日本天皇不识抬举,不但不俯首称臣,还杀掉了元朝使者。
忽必烈大怒,两次派遣大军渡海东征日本。但遗憾的是,两次征伐都是夏季,很尴尬的遇上了台风,最终损失惨重,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日本人据此认为这两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是神武天皇灵魂的化身,故而将其称为“神风”而顶礼膜拜。
由此可知,忽必烈的蒙古铁骑虽然可以纵横欧亚。但其不善海战,而且船只的技术也不行,被风一刮就覆没。
而如今随着近几年远洋船队从海上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所以两浙路率先在海船的技术上有了突破。
如今张顺的南海船队装备的主力战船是可以载重二百吨的木帆船,这相当于丝绸之路七百头骆驼的载重量。
这种木帆船的船身扁阔,平面近椭圆形,尖底。底板及侧板分别由二至三层木板叠台而成,船板之间涂塞麻丝、竹茹和桐油灰,并用铁钉加固,还有用粗大古木建制而成的龙首。
船体长二十五米,宽十米。船上共有十三个隔舱,是一种新型多桅的远洋帆船。
这样的大海船被命名为无畏船,无畏船可以役使千人”,载水手六百人,士卒四百人。
张顺等人的东海船队目前有五艘无畏船,阮小二等人的南海船队目前有十艘无畏船。
赵太炎没想着一下子征服日本,不过是控制一个小小的令制国,也就相当于燕山府的一个县,所以只用两个船队就可以控制局面。
靖康二年的二月二,在津门城建设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赵太炎登上了阮小二的座船,太岁号!
此次出征,赵太炎动用了十艘无畏船,搭载了两只船队的两千名精锐的海上陆战军。
另外还调集了一百艘普通的海船随员,一则护卫无畏船,二则还要装运物资。
赵太炎对船上的感觉还是不太好,不过尚可以忍受。高宠很少见到赵太炎如此饱含期待的模样,是以有些奇怪的道:“炎哥,石见国的银矿这么重要吗?还需要你亲自走一趟?要知道你这一走,燕山府的文武恐怕会急坏的!”
赵太炎意气风发的道:“燕山府上下各司其职都有人料理,我一直都在外面奔波,不是也没什么事。
石见国的银矿当然重要,不过还没有重要到我亲自来。我之所以亲自来,还是想看看倭国这个国家如今是什么往的。
倭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在唐朝的时候,倭国就是一名小学生,常常来学习我们中国文化。
在宋初也时常派出使节前来,但其已经前倨后恭。认为自己国家的发展已经与中原一般无二,无需继续学习中原文化。
&n
第四百四十九章征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