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安宅的介绍下,此次前来聚会的还有为给事中的海州人孙傅以及贾安宅的好友李若水。
贾安宅是个正道的君子,与贾安宅相交的孙傅和李若水自然也是有清誉的大臣。
众人落座之后,孙傅有些迫不及待的道:“一直听说太师是为天星下凡,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作为一个有清誉的大臣,贾安宅的好友,竟会这么赤裸裸的赞美自己,莫非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贾安宅知道赵太炎的诧异,有些尴尬的道:“孙兄通儒道,对道家的修行很感兴趣~”
赵太炎恍然大悟,这个时代信道的不在少数,徽宗皇帝就是一个标杆。
在徽宗的亲身示范之下,王黼蔡攸李邦彦等都是标榜自己是信道。各种道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信徒也多了起来。
不过在朝中的官员因为自幼受孔孟之道影响,对道学皆有所取舍,像孙傅这种信的真真的却是少数。
孙傅对信道之说没有丝毫抵触,甚至有些骄傲的道:“我自幼修道,如今已小有所成。
以我观之,太师虽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但一生功绩多在马上取,是以当为武曲星下凡!
不过文武向来为兄弟,是以下凡时,文曲星借了武曲星三分才气,这才让太师有些文名!”
看着孙博说得信誓旦旦,赵太炎并不置于否。而且孙傅言中似乎还有些刺,这让赵太炎更不想搭理。
孙博却接着道:“新君继位,我以为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是以治国当行祖宗法,未知赵太师和刘相以为如何?”
贾安宅拉了拉孙傅,道:“今日酒宴只谈风月,不论国事,孙兄你说多了!”
孙博摇头道:“好不容易见到一心行改革之法的赵太师和刘相,当然要问一问西北之地的为生民立命法!”
孙博是个保守派,想要行祖宗成法。认为王安石变法虽然于国有益,但与民争利,而徽宗的崇宁大观间的绍述却是让一大批以蔡京为首的奸人蜂拥而入。
这话这几日在汴京之中反响很大,赵太炎也有所耳闻,孙博也由是知名。
可惜孙傅的祖宗法还是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说的,作为地主阶级的士大夫们当然对维护自己的利益很是上心。
不过时代不同了,祖宗之法过去一百多年早已不适应如今千疮百孔的大宋。是以孙傅有此言,其实看似有理,实则大谬!
刘?当即道:“孙大人,你可知晓赵太师的一条鞭法与官绅一体纳粮法乃是万世之基?大宋虽是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但并不是士大夫与皇帝平分天下。
如今所谓的们士大夫占据了天下几乎四分之一的土地,却不纳粮不服役。
大宋并不抑制买田买地,可惜一些士大夫却没有道德下线的巧取豪夺。
假若有一天士大夫们占据了全国一半的土地,这个赋税该怎么收,徭役谁来服?
 
第四百七十章变法之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