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炎留下了数万勤王之师作为预备队,在城西之地将十万大军摆成了前后左右中五军。
前军是五千摆着大鸳鸯阵的两浙路兵马和五千应天府的兵马,合计一万人。
左军是以何灌为首的一万禁军和京东东路的上万兵马,右军是荆湖路赶来的人马,后军是福建路赶来的兵马,而中军是赵太炎带来的四千骑和江南淮南路赶来的兵马。
十万大军看起来是那么无边无际,负责京师防务的贾安宅张叔夜和禁军将领张清等人向政事堂请战,政事堂本来已然应允,只是为徽宗以城防不得有失而阻止。
此时张叔夜贾安宅张清等人就站在城头之上,连徐处仁吴敏等也毫不例外,都想看看这场战争究竟谁胜谁负。
看着十万大军调度不灵,各路军兵基本上都是乱糟糟的连阵型都排不好,张叔夜有些担忧的道:“我军虽然号称十万,不过大多都是不习战阵的乡兵。
以这样的新兵去面对金国的百战之师,这场战争的结果还犹未可知啊!”
这帮文臣之中属张叔夜最是知兵,听到了张叔夜的担忧,众臣也跟着忧虑起来。
徐处仁作为太宰,对大宋负有责任,很是担忧的道:“此战若是不胜,则我大宋危矣!赵太师素有威名,若太师战败,那么对我汴京军民将造成巨大的打击。
以我之见,还是应该请求太上皇发城中禁军相助,如此当能凭添几分胜算!”
唐恪不赞同的道:“不可,太上皇有旨,城中诸军绝不可轻动!”
张叔夜上前道:“不知太上皇为何要作壁上观,难道太上皇不想击败金军吗?”
唐恪底气不足的道:“我亦不熟兵事,只不过太上皇有旨,我们却不可不从!”
贾安宅哼道:“事急从权,如今大宋危亡在即,太上皇却严旨禁军不可轻动,这是何道理?
金军不过数万人马,岂能挡我数十万大军合击?诸位身为宰辅,为何不能劝太上皇收回成命?
以我之见,此战太上皇和陛下应该亲临一线,鼓舞士气,如此金军轻易可破矣!”
徐处仁向来优柔寡断,没有太宰的威严,要不然也不会被耿南仲之流压在下面。
听了负责汴京防务的贾安宅张叔夜都是如此说,徐处仁犹豫道:“既然如此,我们应当去请旨太上皇马上派遣禁军出城作战……”
唐恪犹豫道:“只怕太上皇不愿意!”
此时耿南仲从投降派成为了主战派,高声道:“我们虽然是请太上皇秉政,但陛下方为当今天子。
大宋江山寄予我们之手,岂可事事遵照太上皇旨意。若是太上皇圣明,岂能任用蔡京童贯之流,将朝政败坏到如今不可救药之地步?
前番钦宗陛下在城头遇刺而亡,至今尚无结论。而钦宗陛下亡故之后,太上皇却迅速联系群臣开始秉政,我看其中就有很大的疑点!”
耿南仲作为钦宗的老师,与钦宗可谓是患难与共感情深厚。耿南仲没有负
第五百一十四章对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