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炎将赵传城留在姚平仲的军中是有着一些考虑的,岳飞虽然治军严禁,但因为赵太炎的缘故,不可能对赵传城视为麾下的普通一员。
而姚平仲自幼与岳飞较劲,甚至与赵太炎较劲。如今姚平仲缓过劲来,但心中仍然对岳飞乃至赵太炎有所芥蒂。这样一来,姚平仲对赵传城就不会太过于客气。
当然,赵太炎也不会担心姚平仲会误导赵传城,因为姚平仲的内心是极为高傲的。
既然赵太炎将赵传城的新兵期交给了姚平仲,姚平仲就不会对赵传城太过高看。
扈三娘对此简直要气炸了肺,含泪怒道:“赵郎,你就忍心将二郎扔在军中当个小卒不管了吗?万一二郎出事,你到哪里再找这么一个儿子?”
赵太炎眼睛一瞪,道:“在军中怎么了?我大宋百万大军谁不是爹妈的心头肉,但不也在军中出生入死吗?
二郎既然有意军旅,那就是一件好事!至于出不出事的,战争总会有伤亡。
我作为大宋的太师,也是大宋的保护者。我可以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那么二郎子承父业没有什么不对!”
跟着南下的众将听得赵太炎此言,眼中的泪一下子就留了下来。
投笔从戎弃文从武者自儒家独大起来就少之又少,大宋将重文抑武的国策发挥到了极致。
东华门外唱名着当为好男儿,至于战场上厮杀的悍将不过是文臣刀下的小鸡。
如今赵太炎却鼓励自己的儿子参军,这说明太师根本没有将武人视为低人一头。
当赵太炎的此举传遍大宋百万大军之后,大宋的百万大军对赵太炎必然是好感倍增。
赵太炎本来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天帅,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比。在这新政的重要阶段,多少文臣武将对赵太炎心怀不满。
但是赵太炎此举赢得了百万大军的军心之后,每一个心怀不轨的人都要掂量掂量有没有力量去反对赵太炎的新政的保驾护航。
在见过扈三娘母子之后,赵太炎就强行带着不愿离去的扈三娘离开了朔州。
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母亲过度的溺爱,有扈三娘在赵传城身边,那么姚平仲也放不开手脚去磨练赵传城。
不过赵太炎还是将杨再兴留给了赵传城,作为天下知名的勇将,杨再兴可以适当的保护赵传城。
扈三娘认为杨再兴不是保护人的那块料,但正因为杨再兴不会照顾人,所以才能留在赵传城身边。
扈三娘闷闷不乐的跟着赵太炎踏上了回京的道路,一路之上各府县对赵太炎的到来都是表达了最大的热情,以至于赵太炎不得不下令沿途州县不得迎接自己。
当快要临近汴京之时,朝廷派出了礼部尚书仇豫前来相商如何迎接赵太炎的礼仪。
赵太炎见到仇豫之后非常高兴,但对举行欢迎仪式却一口否决。
“仇兄,树大招风啊!当年我们在京科考时个个意气风发,以为自己可以改变整个大宋。
&nb
第六百三十四章回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