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儒家常以国虽大,好战必亡来谏议君主不要随意挑起战争。
大宋的战争自太宗将精锐丧于高粱河和岐沟关后就一直处于守势,当年的西夏国也不过是一地的丧家之犬。
任谁也没有想到大宋会有好水川定川寨等败绩,这败绩让夏竦韩琦等名臣在百姓面前驻马难言,也让仁宗的明君之相蒙上了一层耻辱。
好在后世之君知耻而后勇,不过徒有雄心壮志的神宗皇帝还是把控不了战略布局。
好好的五路伐夏被异论相搅的将帅失和,以至于数万精锐再次葬身他乡。
好在边关之地得到了吕惠卿章?P等帅才的经营,而西夏国事日衰。此消彼长之下,大宋终于在一百年后赢得了对西夏的战略主动权。
之后赵太炎在西安州屡屡建功立业,更是将西寿保泰监军司夺了过来。
天都山和西寿保泰监军司连成了一片,大大的削弱了西夏的实力,更为大宋凭添了一大块养马之地。
西夏当然不甘心一直被大宋压着打,是以臣服了金国,在金国的示意下共同出兵想要击败大宋。
可惜大宋在西北的防线几乎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是以西夏的出兵根本没讨到便宜,反而在泾原路的反击之下吃了不小的亏。
如今大宋兵精粮足,将士整装待发,赵太炎也想统一中华,将中华的版图尽量扩大一些。
建炎七年的十月十二日,凌冽的寒风吹在每一个参加大朝会的朝官的身上。
但朝官的身上没有丝毫冷意,反而兴致盎然的一路上谈着这次正规的大朝会。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每个人的位置上都定下了各自的姓名。
朝臣们来到大朝会礼院,感受着温暖的地龙,兴奋的心情导致身体反而觉得燥热起来。
在朝臣们落座之后不久,赵太炎带着政事堂枢密院等长官就走向了主席台。
看着与会的七百多名朝官,赵太炎笑道:“这样面对面的与所有朝官相对而坐倒是第一次,被你们这么居高临下的注视,我心中倒是有些坎坷啊!”
不少朝官并没有与赵太炎说过话,如今见到赵太炎和蔼可亲,心情就放松了下来。
赵太炎继续道:“我们在宫中大殿上朝时都是仰视着官家,以示陛下的崇高地位。
建造这大朝会礼院的时候,有大臣说这样是不是不太合理,而我说这很合理。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这天下是我的,更是你们的。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者也。
我曾说我是天下百姓的儿子,有人说我们代天子而牧万民,我们才是百姓的父母官。
我不说这话对错与否,但我以为天下人的份量当在每一个人之上。
民间江湖常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话很有道理,吃谁的饭,就要为谁干活,这很正常。
我们是靠自己的能力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官员,我们做官都有俸禄,丰厚的俸禄。
第六百七十八章大朝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