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675 这门亲事我同意了[1/2页]

如意事 非10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犹记得去岁除夕之际,天下大有将倾之势,许家军叛逃出京,宁阳吴氏大败朝廷兵马,京师城门紧闭,断通商,关街铺,四下人心惶惶,便是想要操办年货都是不能。
      转眼一年光景,皇位虽是易主,大庆江山却安稳许多,京中百姓也渐渐没了彼时朝不保夕之感。
      今晚除夕之夜,新帝登城楼与百姓同庆,又当众宣布了来年减赋税徭役新令,更是使得城中百姓振奋沸腾。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生长着。
      然而越是热闹安宁,明御史反倒越觉得孤单冷清。
      至少去年此时于暗中谋划大事,虽艰难却有盼头,注意力尽放在了大事之上。
      当下突然闲了下来,感知便也敏锐了许多。
      尤其是方才赶往城楼凑热闹之时,好巧不巧地遇到了许昀同他的夫人。
      那对璧人并肩而立,般配之余仿佛又透着说不出的刺眼……
      许家二老爷还同他施礼道谢,谢他当初推行新政之恩。
      听得这句谢,他的心情是别样的复杂。
      当初他有此提议,实则是陛下的授意的。
      那时,他还以为是自己好事将近……
      待一转头,听闻了许吴两家结亲的消息,再想到那日陛下授意他时那别有深意,似是暗示实为误导的眼神,他实在很难不去怀疑自己是被利用了!
      利用就利用吧……
      先惠众再惠己,也未尝不可。
      可……倒是来惠他?
      他等了这许久,各处怎丝毫动静都无?
      他每夜躺在床上时都忍不住再三确认——
      是当初太后娘娘找到他之后,他的回应让太后娘娘产生了什么误解吗?
      是他表现的还不够有诚意吗?
      卧底也做了,箭也挨了……
      他左思右想,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总不能是太后娘娘将此事忘了?当初不过是随口一言,只他一个人认真了?!
      胡思乱想了许久之后,明御史心一横,干脆找了机会拜见了太后,红着老脸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却不曾料到,太后娘娘反倒惊诧地看着他,千言万语化为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动作也太慢了些!到底行不行的!
      见那年轻人还发着愣如在梦中,老太后只能又将话剖得更明白了些。
      她当初既有那番话,便是认认真真同意了的。
      在那之后,她也已经同定宁提过了此事,定宁并无明确表态,却也不曾直言拒绝。
      既是如此,那接下来不就得靠你自个儿了么!
      俩人的事情,那不得俩人去商议么!
      合着闹了半天,他还等着呢——等着媳妇自个儿从天上掉下来不成?
      亏得还知道来同她问上一问,若是一声不吭,就这么干等着……
      且等吧……
      那可是有的等了。
      等到老死进棺材那日,临去前怕是还得琢磨着——怎还没人把媳妇给我送上门呢?
      所以说,当年二人的错过,除却世事弄人之外,也果然不是没有自身原因的!
      明御史听得如梦初醒。
      哦,原来娶媳妇还得靠自己的!
      不是等分配啊!
      需要他去同定宁商议!
      是,按说他是该同定宁商议的……
      毕竟二人早已过了双方父母全权议亲的年纪,定宁经历了这么多,她的事理应由她自己来做主,是他糊涂了,糊涂了。
      他太糊涂了!
      他深深向太后施了一礼。
      多谢大师,我悟了。
      悟了的明御史急匆匆地出了宫。
      新的问题却紧接而来——他该如何同定宁商议?要说些什么?要怎么说才能尽可能地提高胜算?
      这道题型他看似很熟悉,到底是一桐书院出身,又在朝堂之上身经百战,论起言辞技巧,揣摩对方弱点,皆不在话下。
      于是,定下心来认真思索。
      甚至翻了许多书,乃至话本子。
      却仍然没能想出可行之策。
      一串炮竹声响,打断了明御史的思绪。
      交子了。
      新的一年开始了。
      他却仍然毫无头绪。
      有仆从端着热腾腾的扁食过来,笑着道:“老爷,您趁热吃!”
      明御史看向那被放在面前书案上的一碗扁食,下意识地拿起筷子,动作却又突然顿住。
      看着那双筷子,明御史的心情突然复杂。
      连筷子都是成双成对……
      “啪。”
      一声轻响,毫无食欲的御史大人搁下双筷,起了身。
      “老爷……”
      “不吃了,出去逛逛。”明御史自书案后行出,抬脚便出了书房。
      仆从有些摸不着头脑。
      来到书案边,正要将碗筷撤下时,余光却扫见椅上一物。
      仆从弯身拿起,只见像是个平安符。
      必然是老爷身上落下的。
      正想着替自家老爷收起来,却又忽然发现了不对似得,又凑近到纱灯旁仔细瞧了瞧。
      待得下一刻,突然就瞪大了眼睛。
      这……这不是清玉寺的姻缘符么?!
      可老爷身上为何会带着这东西!
      仆从完全想不通,看不懂,但却大受震撼。
      面色变幻了好一番之后,仆从到底是默默将那只姻缘符又放回了椅中原处。
      总觉得,有些事,还是装作不知道的好。
      明御史出了宅子,揣着满心心事,负着手走上了长街。
      四下仍有不时响起的炮仗声,各家各户多还亮着灯火,空气中弥漫着炮竹烟火燃烧过的气味。
      忽有一群提着灯笼的孩童嬉闹着走来,经过他身边时捂着嘴偷笑着,悄悄朝他脚下扔来一只炮仗。
      “嘭!”
      明御史被吓了一跳,待回过头去只见那群孩子已经笑着跑远。
      他摇头笑了笑,也并不生气。
      孩子闹些是好事,太平之地方有此气象。
      他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待回过神来之际,竟是又鬼使神差地来到了敬容长公主府的后墙处。
      墙内的老枣树早已在入冬时便掉光了叶子,夜色中黑黢黢的树枝上此时却挂着一盏亮堂堂的大红灯笼。
      明御史就这么负手看了一会儿。
      “吱呀——”一声轻响,长公主府的后门被推开,院中走出了一道人影来。
  &nb

675 这门亲事我同意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