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源镇生猪市场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谷市长与各层领导火速赶回常平。
“兄弟,我回汤河。有时间哥找你谈点事。”
赵亮与陈征道别,眼里似乎有千言万语。陈征不清楚到底有何事情要谈,直觉告诉他赵亮有心事。
“赵乡长,不如你现在就说。搞得我心里不自在。”
“兄弟,来日方长。你先忙。”
陈征忙的不可开交,赵亮岂能强人所难。拍拍陈征的肩膀,大步流星的离开。
陈征一行将所有事情忙完,已经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
“哎!做生意真不容易。”
马如龙与张永峰感触很深。生意人看似衣着光鲜.锦衣玉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一天一夜未合眼,两人有些疲倦。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大场面,精神高度集中吃不消。
反观张鹏则表现的比较平淡,虽然面色发黄精神却很饱满。张鹏在车站经常跟着父亲出车,加班熬夜实属正常现象。
“永峰.如龙.张鹏这就是你们和陈征之间的差距。将来你们同学们走向社会,一定要相互扶持。珍惜这份感情。”
张春林丰源镇一行,对陈征的认同已经上升到与自己同等的高度。种种迹象表明陈征将来必会一飞冲天。他很感慨此次雪中送炭的及时,要不然就会被魏县的人占了先机。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
苟训良与张春林经过丰源镇相处,两人的交情也迅速升温。苟训良的感慨甚至比张春林还要深刻。
申工报绝非等闲之辈,能在几句话的功夫对陈征信任有加。眼光的毒辣程度令苟训良汗颜。
他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征未来的成就难以估量。
陈征已经不能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丰源镇一行已经进入市级领导的视线。后起之秀赵亮对陈征的态度更是令人深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
纵观陈征的做事风格,不喜欢张扬招摇。以后恐怕很难独善其身。不过却有点兼济天下的味道。苟训良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英明的。
前前后后在丰源镇的生猪收购达到一千二百多吨。大大的缓解了丰源镇市场的压力。这次交易也是一次分水岭,后面会平稳过渡直到价格逐渐攀升。
这次生猪交易太过于集中,对别人可能是恐慌,对陈征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陈征相信以后几十年都不会见到生猪每斤一块二的历史低点。
以丰源市场昨天的复杂情况,他完全可以趁机压价。他没有那样做,是因为他不想过于打击农户和商贩的积极性。他想给别人一丝希望。
最为令陈征感慨的是副市长谷中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世他对官员都是敬而远之,没有太大的感觉。这一次他切实感受到一心为民的官员。谷中天在他心目中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
“陈征,叔再问一遍。这些猪你真的一点都不担心?”
整整一千二百吨生猪,近乎三百万的库存。陈征难道一点都不担心。如果猪肉遭遇滑铁卢不知他能不能承受的起这种压力。
张春林的问题也是苟训良内心的隐忧。也是马如龙和张永峰等人最为担忧的问题。
丰源镇信用合作社迫于市领导的压力,勒紧裤腰带给陈征贷款一百万。郝大勇咬着牙拿出了自己作为屠夫的积蓄。
没有人像陈征一样云淡风轻,像个没事人一样。张春林.苟训良甚至认为这娃没心没肺,不知道钱的难处。
“叔,这次咱们是占了天大的便宜。或许昨天就是猪肉市场的临界点。以我的估计,元旦之后肉价就会有所回升。”
陈征尽管说的郑重其事,张春林与苟训良依旧没有丝毫放松。
“真是出生牛犊不怕虎啊!”
“爸,那叫死猪不怕开水烫。”
张永峰的话似乎缓解了两位长辈的压力。陈征黑着脸追着张永峰和马如龙.张鹏嬉戏打闹。
苟训良与张春林看在眼里,觉得年轻了不少。
“老张,万一赔了我苟训良拼着老命也要陪陈征渡过难关。”
“老苟,你这是狗眼看人低。你太小看我张某人了。”
二人相对一笑,彼此心照不宣。
丰源镇市场的行情正如陈征预测一样。肉价从最低点一块二平稳过渡。元旦前夕涨到了每斤一块五左右。这无疑是给了大家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皆大欢喜。
副市长谷中天放下手中的报告,这才彻底放下心事。
“同样是学生,这孩子怎么就和人不一样呢?”
谷中天由于担心陈征的处境,这段时间对肉价特别敏感。就算是他也没有想到,在渭滨市一次经济座谈会议上,关于全市生猪问题的探讨,自己被市主管领导点名表扬。自己算是沾了陈征的光,出名了一次。
“陈征,申总询问这批猪肉何时出手?”
电话里的苟训良甭提有多尴尬。魏县的人就是鼠目寸光,肉价稍微抬头整天打电话。申工报不好意思直接询问陈征,他苟训良现在成了传话筒。
“不卖。”
苟训良听到挂断电话的声音苦笑一声。人就是这样,肉价没涨的时候担心害怕,肉价涨了又患得患失。
“老张,你看陈征是不是对我有了看法。”
“老苟,陈征对你绝对没有看法。恐怕对魏县的人有了意见。”
张春林如今与苟训良成了无话不谈的老友。一个卖服装的,一个看痔疮的,整天不务正业研究的都是猪的问题。两个人竟然没有丝毫觉悟,每次都是兴高采烈激动万分。
“老张,最近镇上的那些三八看人的眼神怎么怪怪的?”
“人家认为咱俩有特殊癖好。以后你少来我这里。”
张春林这些天被苟训良带上道了。为这事妻子和他都吵了几次。说什么再这样下去,家里就成了猪窝,还看什么痔疮?
“要不,以后你去我店里?”
&n
第54章 文艺晚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