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教育,而不是教化。
      唐诗敏锐的察觉到这一字之差。
      教化万民是为帝王所教化,告诉百姓臣服。
      教育万民则是为百姓除蒙昧,告诉他们如何利用所习得的知识更好的生活。
      不愧是老唐同志!
      “我帮爹爹。”
      许十八郎瞧着热烈的小姑娘,原本还想要打趣一句“你个小丫头怎么帮”,然而看到唐家父女俩那热烈之余的郑重,这玩笑话倒是说不出口了。
      朝廷没想到的事情,他们都能去做。
      河套府的芸芸众生与他们父女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关系的。
      可他们偏生把这责任扛在肩上。
      或许,这就是他当时为什么要去西域诸国大本营捣乱的原因。
      人生在世总要找到一点意义所在,不止是为了家族为了那王权富贵,更重要的还是要找到一些其他的意义。
      或许就是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的被视之为草芥的人。
      “那我也帮忙,回头等大哥回来,他肯定也会帮忙的。”
      大概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王三郎拎着木桶回了来,“帮什么忙,有什么要我做的?”
      方才他去给几户人家送粥饭。
      那几户是士卒之家,在战场上伤了腿脚不方便,又没有家人照料。
      身边就算有银子又有什么用?
      王三郎过去的时候几个人正一瘸一拐的想着出门去吃点东西。
      那一桶热粥倒是帮了他们的忙。
      “还真有,唐兄说要开堂授课教育河套府的百姓读书认字,你说这事大哥你帮还是不帮?”
      王三郎愣了下,教百姓读书认字?
      虽说开科取士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但对于寻常人而言读书依旧是奢侈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读书,忙于生计就让他们疲于奔波。
      更别提河套府这边又时时面临着战祸侵袭。
      能活下去就很好,又有谁敢说读书认字的事情?
      便是这城中百姓都不敢有此奢望。
      “这是好事啊,唐兄要是能在此地教出几个读书人,日后河套府便是为唐兄歌功颂德铸造生祠也是应该的。”
      王三郎忍不住笑了起来,戳了下唐诗的脑门,“是不是你撺掇的?”
      “什么叫我撺掇的,才不是呢,我还只是个孩子呢,哪有这么多的想法。”
      这话最是不靠谱,王三郎才不信呢。
      只不过唐诗有这想法倒也不奇怪。
      这个唐小四整天脑子里都是乱七八糟的想法,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多奇思妙想。
      大概是早些时候在京城憋着了,到了这河套府反倒是放飞自我,有了新的天地。
      “既然想要教书,那自然得有授课的地方才是。”
      施粥结束后,一行几人前去讨论这件事。
      唐安淮想着先教人读书认字,若是真有读书的苗子想要在科举考试中一展拳脚,那么他这位庆历元年的探花郎倒也能帮忙指点一二。
      毕竟唐安淮再被流放到河套府之前,他人在国子监做司业。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重点还是找

142 文武双全选女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