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563 章 魏王心事[1/2页]

姜姬 多木木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魏王收到了一封信,由鲁国使者当殿拜会后,交给魏王的,深刻的表达了鲁国的魏太子对魏王这个父亲的思念。
      魏王自己看了,不能不掉泪。他看完后,还要传阅他人。
      于是殿上的人都看到了,一个个轮着看了一遍魏太子是如何思念父亲的。
      殿上的人当然也要跟着感动的。
      感动完了,魏王见今天显然是不能干正事了,就说有些感伤,要失陪了。众臣恭送大王后,也都出宫了。
      一连几天,魏王都没有见人。
      当时在殿上的大臣们也很尴尬。
      因为魏太子象征着魏王以前的一桩丑事。
      当年魏太后与王后相争,太后命人推倒王后舆轿,致王后伤重而死。在王后死之前,王后宫中的小公子失踪不见了,而王后面告大王,称是太后带走了小公子。
      魏王根据王后死前之言,将太后关在了宫中。太后至死没有再踏出宫门一步。
      彼时,魏王和大臣都以为小公子已经死了。魏王就痛泣之后,将小公子追为太子后下葬。
      不料,就在几年前,已经长到十岁的小太子回来了!
      小太子是由前王旧臣曹大夫的子侄送来,此人名为曹非,他说当时王后求他将尚在襁褓中的小太子送到鲁国公主手中,由鲁国公主抚养。因为鲁国公主与王后乃是不同父的同母姐妹。曹非受王后哀求,将小太子偷出,挟带出宫,送到鲁国,长到现在才回来。
      可小太子已经不认父了,对魏王并没有丝毫敬意,后来更是逃回了鲁国。
      可子不孝,父却要慈。何况其中又有鲁国。魏王只能承认小太子的身份,待他却十足冷淡。
      小太子当日回来后居住在王宫深处,十岁上下却不通诗书礼仪,没有延请名师,魏王也没有替小太子引见诸位大臣。
      后来小太子逃走,魏王也是事后才发现的。直到鲁国遣使者送信:使者又是这个曹非;魏王才不得不将小太子托在鲁王座下,受其教导。
      事到如今,子不子,父不父,已经成了祸患。
      亲信深知魏王现在是骑虎难下,而且魏王身边已经有了四个聪明可爱的小公子了。
      “他总是要回来的。”亲信劝魏王,“大王何必忧愁?他不回来就算了;他要回来,大王要他做足孝子本分,若有一件不成,自可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
      魏王的眉头皱成川字,“孤不是担心太子,是鲁国。鲁国挟着太子不放,肯定是想对我父子不利的。”
      魏王不肯说小太子坏话,说来说去,都是鲁国不好。
      亲信点头:“鲁王阴险狠毒,必取其祸!”
      魏王想了想,还不是不得不承认,当年把魏太子送到鲁国,虽然有好处,但坏处也越来越大了。
      一来,这个太子,是在当时以为他已经死了才立的。既是看在晋国的份上,也是看在其母已死的份上。
      之后他把太后关起来也就师出有名了。
      而太子未死,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他并不想要一个有着晋国血统的太子,更别提这个太子还身负杀母之仇,日后他继位,会不会重提旧事?造成魏国的动荡?这都是隐患。
      所以太子回来后,他碍于父子天伦,无法下手杀他,但也一直忽视他。
      他逃走,他原本想顺理成章的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不料曹非又跑回来当殿哭诉,叫他无法下手。
      毕竟当时王后惨死,太子被迫流落鲁国,都是他这个为夫、为父、为王的没有担负起责任来。
      是他的错。
      如果他再轻易就舍去太子,会令天下人不齿。
      魏王是想成就一世无暇之名的。他不想像赵王一样四下征战,夸耀武力;也不想跟鲁王一样,自在游戏。
      他想当一个可堪为后世表率的大王。
      所以他承认了太子的身份。
      但将他托给鲁王教养。
      他这样做,是为了趁着太子不在,教导出一个魏国人人爱戴的儿子,这样等鲁国送回太子之后,两人相校,魏人自然会选择他们更熟悉更喜爱的那一个。
      他就可以让人“劝说”这个生长在鲁国的太子,让出太子之位。
      在太子离开魏国后,世家不再骚动,也不再有人催他尽快替太子延师,让太子出阁见人。
      他将其他的儿子送给名师教导,慢慢替他们显名、扬名。
      而宫中也不再为这个太子紧张慌乱,王后与夫人们也日渐和睦。
    &n

第 563 章 魏王心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