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娘,给我装些草木灰,我拿到村西头小河边去洗。”沈远刚把打麦场的麦子摊开回来。
      “大哥,我去吧,你和二哥,还有小舟哥先吃饭。”沈笑不想让哥哥们太累。
      管氏自然不同意,说她洗完衣服时,去河边洗了。
      “伯娘,我不小了,大姐十岁时家里地里哪一样你不让干?”沈笑看着她道:“您不能偏心。”
      “你呀!”管氏点点她额头,道:“你大伯也得活动,让他陪你去。”
      “唉!”沈笑欢快的去找大伯。
      “七两,”沈志追上她小声道:“书院好像很多人都去了谭拓寺,现下没法打听夏税的事。”
      沈笑也知道急不得:“二哥,这事不急,等收完麦子再说。”
      “二郎,别乱转悠,赶紧把骡车卸下,给它喂些水。”管氏的喊声传来,沈志嘟囔一句“它比我金贵”就去卸车套了。
      沈笑一乐,跑去和大伯两个拎篮子和小半袋草木灰加半瓶醋,慢悠悠的上村西河边去。
      大家都听说沈大伯病的很重,听说得吃好些天的药。
      但是除了近邻和本枝去探望过,其他人并未亲眼得见。
      如今见沈大伯好似一下老了十岁,走路不仅慢,还得七两扶着,都善意的和他打招呼问好。
      平常盏茶多功夫就能到的河岸,今天一刻多钟才走到。
      说是河,实际是凤港河左近的一条溪水分支而出,绕一路又流回凤港河。
      此时,河边还不见什么人,沈笑找了个离洗衣服远的下风口,将背上的灰卸下,给大伯拿出马扎坐下。
      “大伯,您看这早上的天多好,吸口气都是甜的。
      回头我们多在早起出来走走,对身体好。”
      沈大伯看她拿出草木灰搓洗猪下水,抽出烟袋锅子,就那么不放烟丝的抽着。
      心里委实叹息,若小善夫妻还活着,哪用的着孩子干这活儿。
      这河岸边,他们兄弟洗衣洗澡,偶尔能打打牙祭,也是拎着下水来洗,小善最是体贴,总是抢着洗大肠。
      记得那时,新朝刚立没两年,父母兄弟相继离世,他个半大小子,带着两三岁的弟弟过活。
      真是又当爹又当娘的拉扯大,看他识字懂礼,看他机灵能干,看他娶妻生女。
      结果,转眼他就只给自己留下个嗷嗷待哺的娃,不打声招呼就走了。
      他眼眶湿了又湿,到底是不敢哭,怕吓着七两。
      这孩子长的真好,又会读书又仁义,将来舍不得她嫁去别人家受苦怎么办?
      沈笑认真的洗着,搓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身后的大伯,已经想到她嫁人的事了。
      其实,古代劳动人民是舍不得浪费丁点食物的。
      饥荒时,连树根和土都吃,何况是带点腥气的肉。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好手艺做好下水的,常年不吃几回肉的老百姓,去哪能练出好手艺。
      倒是伯娘,厨上功夫真的好,管姥爷以前在县城的永福酒楼做过帐房,伯娘儿时倒有机会和大厨学得几手烧菜的功夫。
      “哟喝,终

第十六章 不苦[1/2页]